药物过敏性口炎患者的临床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过敏性口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药物过敏性口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丁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口腔科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过敏性口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2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药物过敏性口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口腔组织健康程度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 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药物过敏性口炎 患者 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51-01   药物过敏性口炎是药疹的一种,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擦、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炎症反应性疾病。药物过敏所致病损,若在同一部位,以同一形式反复发生,则称为固定性药疹。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4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8岁。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导致的发病一般经4~20天(平均为7~8天)才发生过敏反应。若过去用药已发生过敏,再次用该药一般在10小时左右发生药物过敏反应。但也可发于用药后数分钟内,这种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药物过敏性口炎可单发于口腔黏膜,也可伴有皮肤的病损。 轻型患者可以无全身症状,或仅在病损出现前有轻度全身不适、头痛、咽痛及低热等前驱症状。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   立刻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和与可疑致敏药物结构相似的药物。加强排泄或延缓吸收,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可选用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马斯汀(吡咯醇胺)、赛庚啶等抗组胺药。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静脉缓慢注射。视病情轻重给肾上腺皮质激素药。例如泼尼松(强的松)、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加入5%~10%的葡萄糖盐水中静脉点滴等。   1.2.2支持疗法。   适用于较重反应的患者。卧床休息,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反应较轻或只有轻度药疹、瘙痒不突出时,一般可酌情给予:维生素C 1g静脉注射,每天1次;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抗组胺药1~2种口服。反应较重时,可服用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30~40mg或等效量地塞米松,注意开始剂量不要太小,以后减量不要太早、太快。严重病例,酌情可口月艮。为了防治继发感染,必要时谨慎选用一种抗生素,但必须注意所选药物与可疑致敏药物在结构上不相似,以免引起交叉过敏反应。   1.2.3局部治疗   口腔局部以对症治疗及预防继发感染为主。可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氯己定(洗必泰)等做唇部湿敷及含漱。局部病损处涂抹消炎、防腐、止痛药膏,如抗生素及肤轻松软膏、中药养阴生肌散等。皮肤病损可用硼酸钠或生理盐水洗涤后扑以消毒粉剂或炉甘石洗剂、氟氢可的松霜等。   2 结果   21例药物过敏性口炎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口腔组织健康程度明显改善,预后良好。   3 讨论   药物过敏性口炎多为I型变态反应,也可表现为Ⅳ型变态反应,过敏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人等途径进入人体,在黏膜皮肤上引起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发病前有可疑致敏药物的用药史,用药后24~48小时发病。突然发生的急性炎症。口腔黏膜红肿,有红斑、疱疹及大面积糜烂,且渗出多。皮肤有圆形红斑、虹膜状红斑、疱疹及丘疹等病变。生殖器或肛门可伴红斑、水疱和糜烂。眼结膜可有充血、发炎等。发病突然,病程具有自限性,停用可疑药物后,1周~1个月可痊愈。反复发作的病例,往往出现皮肤或口唇部位的固定型药疹,即药疹再次发作时,常出现在原来发生的部位。   大多数药物是低分子类物质,药物本身或是代谢产物为半抗原,需在体内和高分子类的载体(蛋白质、多糖或氨基酸)结合形成为可逆的共价键时,成为完全抗原,可通过机体有关变态反应(I型、Ⅱ型、Ⅲ型)或通过致敏淋巴细胞的有关变态反应(Ⅳ型)而产生,或者兼有两类反应。由于各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以及体内代谢的复杂性,故各种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决定簇也较复杂,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形式也各有不同,因此一种药物在不同患者中可引起不同类型的体征,而同一体征也可由不同药物引起。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增多。血清中可检出IgE、IgG、IgM抗体。各种皮肤反应检查:划痕、皮刺试验、皮内试验、贴敷试验、负荷试验等有助于诊断。凡是可能加重病情的检查均不宜在发病期冒险使用。   另外,亦因药物的毒性或药理作用引起,如可待因、阿司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