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管内皮损伤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血管内皮损伤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血管内皮属全身多功能器官,主要在介导炎症与免疫反应、维持血管稳态、预防血栓形成、调节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危险因素均可诱发内皮损伤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血管重构和斑块形成。现对内皮损伤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从而提醒临床医生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给予早期干预,尽量延缓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
关键词:内皮损伤 冠心病 研究进展
1.内皮功能测定方法
目前临床上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测定内皮功能。直接法即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反映内皮功能,间接法通过影像学方法来检测血管舒张功能。
直接测定法中内皮损伤时合成增多的因子有: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栓调节蛋白、血浆纤溶酶原、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等;合成减少的因子有: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内皮功能障碍时成对影响的因子有: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等。其中,vWF在上述血清标志物中具有特殊地位。由于vWF仅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因此其血清浓度可敏感反映内皮细胞损伤、异常活化或功能障碍的存在[1]。
间接测定法主要通过影像学手段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来评价内皮损伤的程度。包括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测定(FMD)、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计算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冠脉造影法等。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FMD检测法。Celermajer等首次通过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通过测量相对表浅的外周动脉血管(如肱动脉、股动脉、颈动脉等)内径基础值及刺激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变化,来间接了解内皮释放一氧化氮的功能,从而评价血管内皮功能。Stoner等[2]报道肱动脉血管扩张反应与不断进展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明显相关。应用无创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血管充血扩张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目前已得到广泛认可[3]。
文献[4]报道,当FMDlt;4.5%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81%、95%,肱动脉FMDlt;10%时对心肌缺血的阳性预测值为95%。因此FMD可以用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该方法有别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它操作重复性强,特异性及敏感性高,且相对变异度小,适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并可作为干预治疗的替代终点。
2.血管内皮损伤与冠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内皮受损是各种因素对动脉壁的损伤及其修复的内在能力效应的整体性标志。由各种病理生理刺激所引起的内皮转变为非适应状态的表型调节,称为内皮功能障碍。当血管舒缩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直接导致血管重构和斑块形成,导致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一项研究显示冠心病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较冠脉正常组显著降低(P=0.0001),且内皮受损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一项研究显示总胆固醇gt;6.22mmol/L人群的内皮损伤标志物hs-CRP显著高于总胆固醇lt;6.22mmol/L者(11.63mg/L VS 5.85mg/L,Plt;0.001),空腹血糖gt;5.6mmol/L人群的hsCRP显著高于空腹血糖lt;5.6mmol/L者(9.98mg/L VS 5.50mg/L,Plt;0.001)。吸烟者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者。这些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均可使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冠心病发生、发展。
3.小结
血管内皮损伤可由多种危险因素导致,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始动因素和关键环节,可增加多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应在内皮损伤发生之时即应启动。如何延缓血管内皮受损,以及通过可能的检测,进行及早的干预和预防,以减少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门剑龙,任静.vWF在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12):1165-1168
[2] Stoner L, Sabatier MJ. Use of ultrasound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flow -mediated dilation [J].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2, 19(5): 407-421.
[3] Sitia S, Tomasoni L, Atzeni F, et al.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