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与凄凉交织的生命乐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辉煌与凄凉交织的生命乐章   中国近代管弦乐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一位外国音乐家的名字始终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   梅百器(Mario Paci1878―1946)中文译名“帕器”,生于佛罗伦萨。自幼学习钢琴,10岁(1887)即考入那不勒斯音乐院。15岁(1893)时考入罗马音乐院,从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斯干巴蒂(Giovanna Sgambati,1841―1914)学习钢琴。斯干巴蒂是世界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李斯特(Liszt Franz,[匈]1811―1886)的学生。因此,帕器实际上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帕器17岁(1895)在罗马音乐院毕业,并获李斯特钢琴比赛一等奖,确立了他在欧洲优秀青年钢琴家的地位。后来又赴法、德等国演出。1897―1900年入米兰音乐院学习理论作曲和指挥,并在斯卡拉歌剧院担任托斯卡尼尼(Toscanini Arturo 1867―1957)等人的助手。1901年赴意大利各地歌剧院担任指挥。1902年以后,又以钢琴家身份到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904年到过中国,在上海德国侨民俱乐部举行了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这一时期帕器经常举行世界性巡回演出。在他41岁以前以指挥家和钢琴家的双重身份享誉欧洲乐坛,作为音乐的“世界公民”,也为富有音乐文化传统的祖国――意大利的荣誉作出了贡献。1918年12月,帕器带着两架三角钢琴作第四次世界性巡回演出,应上海音乐经纪人斯特洛克(A.Strok)*的邀请,乘远洋轮抵达上海,下埠后因病急送医院治疗,身体恢复后于1919年2月在夏令匹克剧院(后改为新华电影院)举办了钢琴独奏音乐会,由上海工部局公共乐队协奏,音乐会获得很大成功。由于当时担任上海工部局公共乐队的指挥布克(Rudolf Buck,1866.5.18-1952.5.12)将回德国,一些德籍、奥地利籍乐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急于回国,上海工部局有意聘请帕器担任乐队指挥。由华安保险公司总经理赫格列斯(Hugles)出面邀请,帕器对上海这座号称“东方巴黎”的城市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上海就成为他人生旅途的终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余生。自此,他用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梅百器。他还请人专门刻了一个钟鼎文的图章,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在他杰出的管理才能和指??下,将上海工部局乐队建设成为亚洲第一流的管弦乐队。梅百器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开拓我国交响乐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前身是1879年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建立的“公共乐队”(Public Band),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支西式铜管乐队。创建之初,其编制尚不全,仅用于仪仗演奏,首任指挥为法国长笛演奏家雷慕萨(Jean Remusat)。从1900年起,上海工部局接管乐队,由意大利人瓦兰沙(Singor Valenza)担任指挥。至1902年时,乐队至少已有35名乐队成员,并定期举办音乐会。1902年11月,德国音乐家布克任公共乐队指挥,将乐队扩充为管弦乐队,并开始从欧洲聘请一批专家担任各个声部首席。1919年,梅百器接任返欧的布克成为上海公共乐队的指挥。1922年,乐队定名为上海工部局乐队(Shanghai Municipal Orchestra),由梅百器担任常任指挥,自此,乐队的规模与演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成为一支高水平的交响乐队。1941年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后,于次年接管乐队,改称“上海音乐协会爱乐乐团”;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政府接管乐队,定名为“上海市政府交响乐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上海乐团”,后改名为“上海交响乐团”。   梅百器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他就任指挥不久就对乐队进行了重大改组。首先考虑由高度专业化的演奏家担任各个声部首席。为此,他于1921年远涉重洋到欧洲和意大利招聘人才,后来又聘请到一批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和俄罗斯的乐师。如小提琴家富华(ArrigoFoa,一译法利国),就是他的母校米兰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技艺高超,才华出众,梅百器请他担任乐队首席,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在乐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由富华接任乐队指挥。他还聘请到大提琴首席舍甫佐夫(Prof.I.Shevtzoff,俄籍),中提琴首席普杜什卡(奥籍),小提琴家介楚斯基(俄籍)等优秀演奏家。1922―1923年起,有大批俄罗斯移民来到上海,其中有不少出色的乐师,多数为俄籍犹太人,梅百器从中挑选的乐师至少有10人;至1935年,乐队编制已经扩大到45人的阵容。1940年来上海的大提琴家约阿希姆(Loachim)是富华去舞厅跳舞时在乐队中发现的人才,并推荐给梅百器后吸收进乐队。因此,工部局乐队的演奏水准极高,受到中外音乐界和报纸媒体的一致好评。   梅百器身材矮小,精力充沛,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