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正流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正流行      荣誉,是通过人们不懈努力,拼搏奋斗所获得的。但曾几何时,荣誉已演变成是要来的,“拿来主义”正开始在各个城市中逐步蔓延。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而此处的“拿来主义”是伸手索要争抢而来的意思。并且鲁迅先生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而此处的“拿”是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就统统要拿过来。   面对愈演愈烈的荣誉之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走城市文化品牌路线本也无可厚非。打造文化大国,构筑遗产和文化建筑保护体系也是必须的。作为一国之魂的文化是要一脉相承的,但如何让后人清楚的了解本土文化历史,如何将本土精华完好地世袭沿留,就需要各方全面深入调查了解之后做规划,真正将本土文化流传下来,真正体现出城市的涵养,体现出城市的底蕴。然貌似单纯的文化之争,已成为各地政府间的经济利益的博弈。争先恐后的寻找历史焦点已不再是为了延续城市的传统文脉,而是利益驱使为了谋求一己之私。俗话说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而对于文化之争则是没有文化焦点也要创造这焦点。劳民伤财的建雕塑造遗址,只要是与文化、传统搭点边的就攀关系,动辄来个什么“南北分界线”、“世界文化遗产”、“中华文化标志城”、“黄帝故里”、 “几千年建城标志”……争得不亦悦乎,这种变质的拿来主义当下正流行着。各地政府想方设法在祖宗留下来的仅存的一点历史遗物上做文章。   而这个城市究竟有没有资格获得某项殊荣不是靠真正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有多少,而是看他的宣传力度够不够,正所谓嗓门高的喊得亮的拿到的可能性越大。这样赢得的荣誉不大光彩吧,要赢就要赢得让别人心服口服。真正把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精华发扬光大,将固有资源恰到好处的合理开发利用,真正的起到既教育后人、发扬本土精粹又有利于本地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城市品牌建设的三个误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兴斌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意塑造自己的城市品牌,策划城市宣传口号,塑造城市形象。这是值得高兴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品牌建设上普遍存在着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请出古人杠旗   从历史文脉上凸显城市特色并没有不对。然而出现了几个城市争一个历史名人的事情,如“女娲故里”、“老子故里”、“诸葛故里”,现在又在打“蚩尤”的主意了。有的地方为争夺“××故里”,把文化界人士都动员起来,论证自己是“正宗”,指责对方是假冒,大打口水战。毕竟像孔子故里那样,至今尚存孔府、孔庙、孔陵的是少数,多数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名人故里”的踪迹,更看不到历史名人对这个地方的现实影响,纵然挂一个“××故里”的招牌,对提升城市形象到底有多大作用?对城市品牌建设来讲,在梳理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能在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有所创新,找到历史文脉与时尚文化的对接点,并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与人文个性的城市文化来,才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正道。      误区之二:热衷口号设计   现在许多城市热衷于策划城市的主题形象口号,甚至花百万元、千万元,或请营销策划公司设计,或通过媒体发动公众搞“城市形象口号”征集活动,其中不乏有好的成果,对扩大城市知名度也有一定作用,有些城市宣传口号的征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扩大城市影响的过程。但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从来不是靠一个宣传口号树起来的。没有哪一个城市是靠宣传口号或形象标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更为可笑的是,往往是换一任领导换一个宣传口号,今天叫“东方伊甸园”,明天来一位新领导一拍脑袋再出一个新招。此外,叫“魅力××”、“浪漫××”、“神奇××”、“××明珠”的多得数不胜数。其实,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建筑的特色、公共服务的到位和生态环境的提升,城市干部办事的效率、诚信与廉洁,城市居民的热情、友善与礼貌,由此给人们留下的感受与印象,并形成传至千里的良好口碑,才是塑造城市品牌的根本。      误区之三:迷信政府封号   “国家历史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都是国务院相关部门主持评选后产生的城市称号。当然,各个部门都有其评定的标准与程序,都从某一方面对城市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从1982年至2007年25年间,“国家历史名城”只评定了110个,看来是相当慎重、严格把关的。但从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共评了30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占全国655个城市的48%。照此速度评下去,10年后全国都是“优秀旅游城市”了。后来“优秀”不够了,又来了“最佳”。按理说“最佳”应该是1个,但试评就有3个。再评下去,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最佳”。不否认“评优”、“评佳”对城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