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明益]沿蝶道走往自然深微处
2000年,当时只出过一本短篇小说集的吴明益,机缘巧合下出版了散文集《迷蝶志》,随即获得台北文学奖创作奖。十年过去,《迷蝶志》在绝版多年后重新出版。而当年那个因迷恋蝴蝶而默默写了一批“蝴蝶的散文”的大男生,已“演化”成一位用双脚踏查台湾土地,在自然写作领域越走越深,并常常站到环境议题第一线的自然写作者。
2000年,被吴明益称为“包箨矢竹开花的那年”,那年,他就住在阳明山上,看着满山的竹子开了花,然后一批一批死去,看着生与死同时进行。他曾表示,出版《迷蝶志》前原已打算放弃写作。在那以后,书写存活了下来,而另一些物事死去。
我问他,那一年在他的人生中很重要吧?“不重要,那只是一个象征。”这仅仅是指小说里的设定吗?还是他的人生?甚至整个自然?
迷蝶,投入一场没有回应的爱恋
退伍后有一段时间,吴明益到一个昆虫展打工,在温室太阳灯下给小朋友解说蝴蝶知识,老板说,这可以传播保育观念。每天开展前,他们的第一件工作,却是捡拾满地负荷不了长时间展示而奄奄一息的蝶尸。
那次经验后,吴明益对蝴蝶产生了异样的感觉,开始看图鉴,了解蝴蝶的生态,并且跑到野外去追踪蝴蝶的飞行轨迹。
到野外去,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用眼睛、望远镜、相机表达他对蝴蝶的迷恋,一方面也在不停地自我对话。观察的终结,是书写。蝴蝶无语,而翩翩蝶影化作笔端文字后,却沾染了迷恋者那份温柔的倾诉,宛如揣想恋人每一个动作的心情。
“很多读者说《迷蝶志》反映了所有人刚开始接触自然时的心情。如果你喜欢上某一个物种的话,就会一有时间就跑去,有一种很紧密的情感关系。”
影像是人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透过摄影,与自然接触的记忆更形完整了,但吴明益更强调手绘的意义,在他的自然书写散文集中,在抒情与诘问的文字之间,穿插着动植物的手绘图。“即使你拍了一张很漂亮的蝴蝶照,还是不知道蝴蝶的翅脉有几根;可是画图,你一定会注意她的翅脉、鳞片和身体结构等真正细节的东西。其次就是时间的差别,拍照是上百分之一秒,可是画图可能要画两三天。重点不是画得好不好,而是感觉和想法有没有放到画里面。”
在新版《迷蝶志》里,吴明益为读者新画了一册书中蝴蝶的展翅图――蝴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呈现出的完全展翅的状态,并且在编排时特意放到标本图框里。“这样才有一个隐喻性,不用捕蝶、杀蝶,就可以得到跟标本一样的影像。”
这是因迷恋蝴蝶而走上自然观察之路的吴明益,在与自然对话中困惑于自身定位,苦苦追索出的答案。“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跟物种有关。人把动物分为人的伙伴动物/观赏动物/经济动物……人们看到一只狗被虐待跟看到一只螳螂被虐待,心情是不一样的。分类是研究者后设的,从而解释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但更深层的其实是人跟动物背后的环境的关系。现在对我而言,蝴蝶就是一个物种,我关心的是她背后的生态系统。你可能不直接杀一只蝴蝶,可是你毁掉一片森林,等同杀掉一群蝴蝶。当你维护了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她就没有生存问题了。”
蝶道,非线性的未知写作路向
在第二本散文集《蝶道》(2003)出版后,吴明益最常被问的是:下一本书还是写蝴蝶吗?他总是回答,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再了解蝴蝶,才能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虽然同是写蝴蝶,但《蝶道》展现了迥异于《迷蝶志》的书写面向。《迷蝶志》更多的是吴明益与蝴蝶之间的互动,细细描摹眼中“恋人”的点滴,倾吐自己在自然中的困惑与思索;而《蝶道》则延展出了蝴蝶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的纵深、自然伦理的辩证凸显了这个物种被人类看待的森罗背景。
“《迷蝶志》之前我其实不知道有所谓的‘自然写作’,那些都是按自己想法来写,是很传统的散文。后来我开始大量阅读西方自然作家的作品,像Aldo Leopold、Annie Dillard等等。到《蝶道》时我觉得不能再写一样的东西了。我是刻意那样写的,从一个点开始,投射到她的背景、历史纵深。一个物种,不只是一个物种而已,她是被人类看待的,她的背后有文化,有历史,有神话,有音乐,有文学……我就顺道把这些带出来。”
《蝶道》分为“六识”与“行书”两大卷,文章走向飘忽,大开大合,带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叹之感:讲述听觉时,从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派》写至自然界的声音、人与蝴蝶对声音敏感的差别,又从高尔的《濒危的地球》联想到大学时期着迷的摇滚乐团Guns N Roses……
这样的书写,想必要做大量功课。吴明益说:“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有些是事后补足,但平常也要阅读、看画、听音乐,所以有些画面是长在脑子里的,隐然串联了起来。写的时候其实不晓得会写到哪个地方去。我觉得这种状态很接近蝴蝶的飞行,那是非线性的,没有固定路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