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鉴湖与绍兴水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鉴湖与绍兴水城   绍兴建城至今已有2500年,在世界历史上,像这样历史悠久、且城址至今未变的城市并不多见。   绍兴城市发展与水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春秋之前,会稽山以北是一片咸潮直薄的沼泽之地。公元前7世纪,齐国名相管仲曾来到越国,他所见到的越地“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是一片荒蛮而愚昧的景象。约二百年后,越王勾践施行“省赋敛,劝农桑”的政策,“饥馑在问,或水或塘,因熟积以备四方”,以范蠡为主组织实施了一批水利工程,形成了与“山―原―海”台阶式地形相适应的越国水利;又在若耶溪下游西缘,以今卧龙山为中心之地建立都城,初步奠定了绍兴水城水系之大格局。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发动郡民在原有堤塘、湖泊的基础上,纳山会平原以南的稽北丘陵三十六源之水,兴建了鉴湖。鉴湖是会稽人民对山会平原自然环境的一次系统性改造,因其人、水、地关系的完美与和谐,让绍兴水城成为繁荣富强、人才辈出、闻名海内外的历史名城。   鉴湖又称庆湖、镜湖、长湖、大湖,位于会稽郡山阴县境内(属今绍兴县、越城区、上虞市),南界是稽北丘陵,北界是人工修筑的湖堤。堤以会稽郡城为中心,分东西两段。东段自城东五云门至今上虞市蒿坝附近;西段自常禧门至今绍兴县钱清镇境内,总长56.5公里。除去湖中岛屿,面积约为172.7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在2.68亿立方米左右。   鉴湖的兴建,带来的效益十分显著。第一是防洪、灌溉效益。鉴湖的水利效益首先依赖于科学的规划设计,马臻巧妙地利用了山―原―海的地形,筑堤蓄水后使鉴湖南岸靠近会稽山脉,纳三十六源之溪水;湖北则是广阔的山会平原,顺着自然地势启放湖水灌田;再北则是三江口、后海,利用海塘和斗门蓄水、排涝、挡潮。鉴湖调蓄了上游会稽山419平方公里集雨面积的径流,基本消除了山洪对北部平原的威胁。鉴湖蓄水2.68亿立方米,由于鉴湖水面高于北部平原,便为九千余顷土地的灌溉,提供了自流式的丰沛水资源。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称:“筑塘蓄水,高田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开(应为闭)湖泄田中水入海……溉田九千余顷。”整个鉴湖灌区,蓄、排、灌、挡有了高标准的水利保障。   第二是加快了山会地区的综合开发与发展。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会稽一带“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惰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砦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之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是经济相对贫困之地。而在鉴湖水利兴盛、北部农田得以较大规模开发之际,正是我国北方地区战火连绵、兵荒马乱之时。于是朝廷南迁,有大量人口涌入山阴,这里安定的社会环境、肥沃富饶的土地、秀美的山川,还有浩大的鉴湖,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迁入会稽的不但有王羲之、谢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显要大族,也有众多平民百姓。因此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开发,手工业、交通运输业、酿酒业、养殖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由此带来了经济增长、城市繁荣、人口增多。孔灵符在《会稽记》中形容:今绍兴一带当年已是村落遥相连接、境内无荒废之田、田无旱涝之忧的富庶地区。《宋书》作者沈约(441~513年)在《孔季恭传中》更详尽描绘了这里经济发达情况:“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户、杜之间不能比也。”   第三是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造。山会平原由于鉴湖兴建,上游之水得以拦蓄,四季可补充北部河网,海塘和玉山斗门建成使后海水也难为潮汐之患。于是这里变得山水宜人,五谷丰登,鱼虾无尽。王羲之所写《兰亭序》中的山麓交界地兰亭“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在鉴湖之畔的感觉是“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顾长康所见会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王献之笔下的山阴道上则是“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鉴湖是和今安徽寿县的芍陂和河南息县以北的鸿隙陂齐名的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陂塘之一,在中国水利史上有着卓越的地位,在绍兴更是“境绝利溥,莫如鉴湖”,泽被千秋万代。但鉴湖的缔造者马臻因造湖得罪权贵,终遭诬陷而被朝廷处死,成为千古奇冤,然“太守功德在人,虽远益彰”,人们永远怀念和铭记他的恩德。   由于水环境变好,人口增多及人的素质提高,各行各业的加快发展及领先外地,经济总量的提升,使山阴城市到东晋和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呈现了《晋书?诸葛恢传》中“今之会稽,昔之关中”,欣欣向荣的局面。《宋书?顾恺之传》中山阴已号称“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刘宋孝建元年(454年),浙东的会稽、东阳、永泰、临海、新安五郡置东扬州,州治就设在会稽。山阴县城成为五郡之首府,刘宋大明三年(459年),竟一度把扬州州治从建康迁到会稽。会稽城从梁代初年起,又被升格为东扬州。随着城市繁荣扩大,行政管理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