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 李慧娟 哈尔滨市南岗区新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佳方法及技巧。方法:将2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残脐血肿及脐带扎断的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或Plt;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利于残脐干燥和脐窝愈合,避免修剪残脐出血及残脐血肿,只要注意操作技巧,方法简单,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结扎;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一刻,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d,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感染表现为: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进一步发展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感染还可沿脐静脉进入血流,导致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亦可向邻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拒乳,严重者导致新生儿黄疸直至败血症的发生[1]。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护理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更好的脐部结扎方法,现将脐部结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由同1名护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2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有新生儿健康无异常,胎龄30+2~40+3周,平均孕38周,新生儿体质量2000~4000g,平均体质量3120g;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胎儿娩出后先用2把止血钳在距脐根15~20cm处夹住脐带,并从2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宽约3mm)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mm处以不夹住脐根周围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以防夹断脐带,用剪刀在止血钳外上0.8~1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将纱布包绕在脐根周围保护皮肤,用10%浓碘充分消毒残脐断面,左手固定止血钳,右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残端,松开止血钳并退出,气门芯刚好落在止血钳夹过的位置,剪断气门芯过长的尾线,暴露残脐,结扎完毕。剪断止血钳外的脐带时注意剪刀与止血钳要基本平行且残脐不能过短,若残脐<0.5cm,松开止血钳后气门芯容易滑脱,导致结扎不成功[2]。 2.结果 由两组新生儿各观察指标的比较可见:两组新生儿分娩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的例数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或Plt;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3 讨论 3.1棉线结扎法 此法为最传统的结扎方法,为经典式。先用75%乙醇擦洗脐根周围,然后在距脐根0.5cm处用棉线结扎第1道,再在距脐根部1cm处结扎第2道,在第2次结扎外0.5cm处剪断脐带。用2.5%碘酒及75%乙醇消毒脐带断端,用脐带卷包扎。鄢红琴选用此法对100例新生儿行脐带结扎时发生了7例残端出血,脐带脱落时间为15d左右,感染7例。陆照娣报道,对160例新生儿采用棉线结扎法和气门芯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用高压灭菌棉线结扎法时,在剪脐前、剪脐时、剪脐后分别有8例、19例、15例新生儿脐部出血且脐部潮湿,脐部分泌物增加,脐轮红肿,提示传统棉线结扎法用力不易控制,并且当脐带水肿、脐带过粗时,在脐带组织干燥缩小的过程中,棉线结扎变松,甚至脱落,失去了结扎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已很少用到,仅在临床研究中作为对照进行使用。 3.2脐带夹结扎法  新生儿出生断脐后,在距新生儿脐轮2cm处使用脐带夹,然后在距脐带夹外约0.5cm处修正脐带,挤尽脐带断端残留血液,将残端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次日沐浴时取下敷料暴露残端。鄢红琴选用脐带夹断脐法为100例新生儿断脐时出现35例脐带夹松脱,6例残端出血,在更换脐带夹时增加了出血及感染的机会,其中6例在使用后脐带夹弹落,致断端血管再度开放。而另一研究者李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