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风不作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无风不作眩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论无风不作眩 陈果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 657000)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403-02 【摘要】 以中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为基础,结合风的生理特性及致病特点,提出无风不作眩的论点。风乃眩晕致病的外因;风挟虚、火、瘀、痰、湿等邪上干清窍、风阳升动才是眩晕发病之关键;且风是虚、痰致眩的最终结果,故无风则不作眩。因而,治眩先治风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眩晕 风阳上扰 治眩先治风 眩晕是头晕眼花的总称,为临床常见病证。可见于现代医学之内耳性眩晕、高血压、颈椎病、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贫血、神经衰弱等。对其病因,早在《皇帝内经》即认识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上气不足”、“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等。后世医家又提出“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的主张,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眩晕病因病机内容。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环境、饮食起居、七情六欲、劳倦淫欲等变化,导致眩晕以风、痰、瘀、虚为患居多,且风是虚、痰致眩的重要因素。而眩晕之肝阳上亢证、痰浊上蒙证及肾精不足证,多为风阳扰动、干于清窍所致。故结合风的生理特性及致病特点,提出无风不作眩的观点,兹阐述如下。 1 风是眩晕致病的外因 眩晕是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的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 [1]。眼阵阵发黑为眩;头阵阵运转为晕,具有风性散漫、善行而数变的特点;而风阳扰动、干于清窍又是眩晕致病的根本原因;眩晕之风阳上扰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等与风阳上扰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显然风眩晕致病的原因之一。《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风为百病之长,《素问bull;风论篇第四十二》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伤寒论》对因风致眩作了系统阐述:风邪上受,首当犯肺,上干清窍,则发眩晕。如:“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若太阳病治疗失当,如:“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或可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之苓桂术甘汤证及 “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之真武汤证等;邪入少阳,肝有郁热,循经上干,亦可致眩。如:“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所谓:“颠高之上,唯风可到。”风阳上扰的原因,乃气机紊乱所致。肺者主气主宣发肃降,然以降为顺;肝主疏泄及藏血,调畅气机,其性主动主升。左升右降,相互制约才是气机调畅的重要保证。气主动属阳,风性轻扬,易袭阳位,气随风动,风邪散漫,扰动清窍;或血虚生风,阴虚风动,肝阳化风,痰浊中阻,阳虚不濡等,使风阳扰动,上干清窍,均可致眩。但无论何种原因导致了眩晕的发生,风阳上扰,干于清窍才是眩晕致病的基本病机和外因。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指出的:“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风,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昏厥跌仆之虞…此症之原,本于肝风,当与肝风、中风、头风门合而参之。”[2] 2 风是虚、痰致眩的关键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必赖肾水润养资生;肺金之清肃下降,脾胃气血运化,才能阳潜风静。且足厥阴肝为两阴之交尽,一阳初生之经,故肝病多虚实互见,寒热并存。忧思恼怒、心力交瘁等情志变化,可致肝郁化火,也可使肝阴暗耗。尤其是中老年人,肾阴亏损,肝阳逆亢无制,风阳升动,是眩晕好发的主要原因。若:“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有卒中等危症;饥饱无常、肥甘酒味、奔忙劳倦等,则脾胃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气随风动,脑失所养,蒙蔽清阳,亦可致眩。而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常挟虚、火、瘀、痰、湿等邪上干清窍,风阳升动,诱发或加重眩晕,致病速而缠绵。 北京协和医院对神经衰弱患者曾做过统计[3]: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146例病人中,肝火型51例,肝阴虚型50例,肝胃不和型37例,肾阴虚型8例。四型中与肝有关者计138例,占病人总数的90%。对高血压病所致眩晕,目前多数学者也主张按肝病系统辨证。李建香等[4]通过研究亦发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侯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最后一位。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现的风、痰、火、阳征象为标象,热甚瘀阻、痰热阻窍才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心环节。显然,风、痰、虚等作为病因,不但可相互转化,且常与诸邪相挟为患。风是眩晕致病的关键,虚、痰、瘀才是致病的结果。以一语概之:无风不作眩。《医学从众录》说得好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