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黄爱兰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黄爱兰
黄爱兰 江西省万年县青云中学 335500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体会。
一、安排美的课堂结构
语文教学课堂本身是一门美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艺术手段,诱发学生的激情,牵动求知的欲望,使教学逐渐进入高潮。若一个高潮拉到底,就会马乏人困,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厌恶感,更谈不上审美教育了。所以教师教学达到高潮时,要让学生稍做休整,再“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金枪鸣”,重新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使课堂教学起伏、变化、抑扬、一张一驰,产生曲线美。
结尾要收得恰到好处,让学生既觉得前文仍然余音缭绕,又觉下文呼之欲出。开头结尾前后呼应,形成合谐、回环美。这样,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知识、美感的世界,学生在这个审美世界中,受到美的熏陶,学到丰富的知识。
二、创设美的课堂情境
1.课堂导入,要有兴趣美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先声夺人。
2.朗读语文,具有音乐美
在朗读课文时,从声音的速度、轻重、停顿、韵律、节奏等读出词和句子的发音动作,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使课文内容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浸入学生的心田,燃起学生的求知欲。其实朗读过程,也就是理解作品进入境界的过程,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启迪学生的遐思默想,掀起感情的波澜,从而进入艺术境界,产生美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例如《屈原》一课,“雷电颂”是一段感情奔放的抒情独白,是屈原在政治失败、身陷囹圄、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面对夜空喊出的这段震憾人心的独自。而郭沫若不仅在写屈原,也是在写抗战时期的全国同胞。写出了他们的恨,写出了他们的爱。屈原对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等的憎恨和控诉,正是中国人对媚日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寡头统治者蒋介石的批判和鞭挞。全文共十三个自然段,按感情的发展,分为五个层次、三个高潮。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按“抑——扬——扬(高峰)——扬——扬”的感性朗读,学生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讲解课文,要有鉴赏美
如果说,引入新课,表情朗读,已经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美感,得到一些美的享受,那么在讲析课文时就更需要教者把这种激情保持并延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他们鉴赏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展示给读者的是鲜明的社会生活图画,人是这社会生活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形象的分析。语文教材记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品质、优美的心灵。
如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周文雍和陈铁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屈原;忠贞爱国、顾全大局的蔺相如……。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使学生从人物的心灵中得到陶冶,产生一种愉悦之感,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他们以作品中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努力追求心灵美,并培养了审美情趣。
4.教学板书,要有艺术美
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有助于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相结合,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有助于保持记忆,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识记材料的能力。好的教学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是反映语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一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有人说,一篇课文教得如何,从课堂的板书基本上可以看出,这正如医生从一个人的眼睛、舌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一样。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努力创造美
学生是美育的对象、美的接受者和最后体现出美育效果的反应者,因而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到美、爱美,从而正确地审美和努力地创造美。
美感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产生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品味美的能力。没有具体的审美对象当然谈不上美,有了审美对象还必须有审美主体作用于审美对象的实践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因而,教师不能把备课时的美感说给学生听,而应该启发学生去体验美。
如教《涉江》一课时,提出一系列讨论题,引导学生分析、体验,使学生懂得屈原年幼就爱穿奇特服装,有很好的品德,遭受迫害后毫不顾虑,毫不妥协。在流放中彷徨,怀念祖国,但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对黑暗社会坚持抗争,虽至重错终身也决不改悔。学生通过自己对形象的分析,获得了崇高的美感,屈原的崇高美深深地震憾着学生的心灵。
总之,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五年寒窗固然能培养出工程师,但学会做人,则需要一辈子。”要培养自己具有人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