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李福琴;陈 莲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李福琴;陈 莲
重庆市荣昌县仁义中学 李福琴;陈 莲
【摘要】社会的发展急需综合能力强的健康人才,然而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却不重视甚至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滋生出心理健康。
【关键词】语文教学;滋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30.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64-02
社会的发展呼唤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学校教育,健康、博学、综合能力强应该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然而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中,老师们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的心理健康问题要么不重视,要么就在心理健康课上走过场,应付了事。许多中学校连起码的心理健康课都未开设,更别说成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了。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学校教育①即狭义的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业机构承担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迫切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走上讲台的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感到: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大有裨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诗歌、阅读、作文等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
在诗歌教学渗透乐观向上的情感教育
乐观就是以宽宏、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更好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营造良好的心境尤其重要。
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都抒发了这种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如苏轼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诗句,一反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与消极,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强意识:人,不要自悲白发,不能自叹老暮,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信念,只有这样,才会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之中,永远保持蓬勃的朝气,不断地去开创新的业绩。在诗词的反复吟诵之中,让学生感受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面对困难何挫折,让学生以豁达的精神去对待它,以积极的心理去接受它,以加倍的努力去改善它。同时也应该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这样自己的一生才能是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知识教育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人人都一帆风顺事事成功的,失败总会有的,挫折也在所难免,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挫折和失败会有更多的机会不期而遇。为此,及时对中学生做心理疏导和预防是很有必要的。而就初中生来讲,所面临的挫折大多数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自信心不足,家长期望值过高等等。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很好的文章,我们不妨拿来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来用。
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可以就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从小培养一种吃苦耐劳精神,经受挫折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对于《杨修之死》一文,我们可以在肯定杨修才华的同时从杨修之死中挖掘出心理问题:狂妄轻率、耍小聪明、无视他人存在……并指出今天的独生子女中存在的惟我独尊、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等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称之为“人格障碍”。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应该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能接纳自我,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针对《马说》这篇文章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可引发学生对千里马消极坐等机遇的批判,并趁此机会让学生体会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不甘闲居的积极心态。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面对机遇,我们不能坐等,而是应该积极去争取; 通过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让今天这些挥霍无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