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人美食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凉山彝人美食香      四川乐山市的金口河、峨边、马边三个民族区县紧邻大凉山的雷波和雅安汉源,生活着十多万彝族同胞,故有“小凉山”之称。我们驾车从乐山大佛脚下出发,途经峨眉山麓的土地关,然后溯大渡河谷上行,来到紧邻大凉山甘洛和雅安市汉源的金口河区。此时天近黄昏,区政府的永林问:晚饭就地解决吧!我们望了望荒无人烟的高山深谷,正一脸疑惑时,汽车拐进峡谷旁的一条乡村道路,一条小街赫然出现在更加幽深的峡谷中。   我们的美食之旅,就在这不起眼的山野之地开始。      大榕树下,腊肉鲜香      生产美食的馆子位于山腰的一株大榕树下,一溜平房整洁朴素。阵阵山风吹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协奏曲声声入耳。围拢桌旁一看,回锅肉、烤土豆、拌竹笋、油炸花生……琳琅满目。永林介绍,这里最受人称道的是永胜老腊肉。永胜乡彝汉杂居,在中国著名的高山台地大瓦山脚下。制作腊肉的猪都是野放的,肉质鲜嫩,绿色生态,加上当地彝族同胞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这里特有的水质,味道独特而鲜美。我的胃口被吊上来了,夹上一片,足有巴掌大,瘦肉呈玫瑰色泽,肥肉油亮透明,且肥瘦兼顾,入口细嫩鲜香,肥而不腻。老板问上什么酒,永林说就要当地包谷烧。老腊肉佐包谷酒,其风味难以言表。老板还特别推荐回锅肉,说是野猪和土猪野合产生的后代,肉质比一般家养猪要好。夹箸入口,真的是鲜美异常。到过金口河几次,最钟爱的要算烤土豆。烤土豆是彝族同胞惯常的做法――他们的土地都距寨子较远,一般都是早上带几个土豆上山,中午饭就在地边烧上一堆树枝烤土豆解决。他们烤土豆,不能用煤炭火,也不能用电烤箱,只有木炭火才会那么酥软喷香。      精美的木雕漆器盛着美味的坨坨鸡      第二天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从玉林桥左转,溯一条大渡河支流而上,数十分钟后,位于金岩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出现在眼前。环顾四周,温泉池上水汽氤氲;向上远望,一列雪山横陈天际。在经历一番温泉水滑的享受之后,对美食的要求又强烈起来。      在彝族音乐的缭绕中,我们走进摆满彝族漆器的餐桌。彝族的木雕漆器非常漂亮,从酒壶、酒杯到饭碗、茶具,都用木头雕刻而成,再用桐油加当地的一种红、黄、黑颜色的矿物质,漆成各种代表生命意义或民族信仰的神秘图案。这时,身着漂亮彝族服装的阿咪子(彝语姑娘之意)轻盈地将坨坨鸡、坨坨肉、豆渣汤、酸菜汤、泡水酒等一一端上桌。彝族的坨坨鸡与广东人常吃的白切鸡不同,他们选刚长成熟的家养土鸡,去毛洗尽,入锅煮熟,再砍成块状,然后用原汁鸡汤做底料,加上姜葱蒜等佐料,特别是当地的一种叫“木姜子”的香料,在锅里反复小火烩炒,直到入味。然后起锅装盘,其中木香籽更是香味扑鼻,在肉香中突出一种山野的清香,是外间难以享受的美味。下箸之前,阿咪子先将坨坨鸡的鸡头拈到朋友碗里,这是对客人尊敬的一种礼节。彝族是好客的民族,如果到彝寨做客,对尊贵的客人他们会杀猪或杀羊来招待,对最最尊贵的客人就是杀头牛来招待,走时那猪头羊头或牛头就会送给客人做礼物。我叫朋友掰开鸡头,看舌根软骨的弯曲造型。据说舌根的软骨向内弯,而且弯曲的弧度优美,预示着这位客人将有好运气。朋友听此一说,便诚惶诚恐地照此办理,出现在眼前的舌根两根软骨果然向内弯曲,于是宾主俱欢。      喝过泡水酒,吃口荞麦粑      坨坨肉的做法和坨坨鸡大同小异,但猪必须是两三个月大的小乳猪,这样的猪肉质鲜嫩,加上木姜子的清香,入口肥而不腻,味道更是非同一般。豆渣汤是将磨细的豆浆不去渣,和着豆渣一块儿做成豆花,放在酸菜里煮成酸菜豆渣汤。据说在卤水、石膏点豆花传到彝区之前,他们是用“阿边拉日”草等酸性植物来点的豆花。彝族人擅长做汤,几乎每样汤里都要放酸菜,一方面醒酒开胃,一方面地处高寒山区,酸菜便于贮藏。   鸡头的仪式一过,我举杯感谢主人的盛情,将杯里满满的泡水酒一饮而尽。彝族的泡水酒是将玉米、高粱、荞麦、大麦等混在一起煮熟晾晒,装入木桶酿制而成,其口感接近藏羌青稞酒,色泽乳白似琼浆,甘甜绵长但酒劲平和,用木漆高脚杯作酒具,别具风情。本来泡水酒是要在节日期间,寨子里的人围在一起,用三两竹竿插在陶罐或木桶里轮着喝的。阿咪子这时端着酒杯过来助兴,先给我们斟满酒杯,然后唱开了彝族祝酒歌,唱完一曲歌便是一杯酒。酒喝到八分,我劝朋友吃点这里的荞麦粑,荞麦是彝族的食物之一,春天一到,漫山遍野是大片的荞麦花。荞麦粑是将荞麦磨细,用细纱布筛了又筛后做成的,香软可口。彝族同胞还将荞麦做成面条、凉粉和荞麦茶,味道独特又可降血脂血压。         马边河上,烤一条细鳞鱼      马边与大凉山的雷波接壤,因地处马湖之边而得名,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城沿马边河而建,马边河从城中穿过。在马边河的滨河路上喝过夜茶,这里的彝族朋友阿洛幸福盛情相邀吃烧烤喝啤酒。我们选择一家较大的烧烤店坐下,店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