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魔幻迷城泉州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的当下,泉州呈现给世人的,是她那谜一样的魔幻气质:现代开化与传统坚持的对立统一,最显性的表征,便是这开拓进取、流金淌银的城市中古老的建筑遗存比比皆是。
泉州这座自古便因面海地势而得开化之先的蔚蓝城市,一直与其顽强伴生的,是她内里对“古老”与“传统”的坚持。
双石塔,与原生态西街的休戚相关
“东西双石塔,南北一长街”――人们爱用董必武老人这句话扼要地概括泉州。泉州必去无疑的地方便是开元寺的东西石塔。
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本以为是像很多旅途经验一样,直奔既定的景点进门细细观赏便是,但当从中山路钟楼往西拐入西街的时候,我竟呆住了。
西街一派原生态景象,旧楼的容颜直面青天,没有丝毫的粉饰,如若不是半空中耸起的双塔,我一定会怀疑走错了路。
著名景观的周遭多会被整饬一新,但在标志泉州形象的双石塔周围,首先看到的是与石塔和古刹十分匹配的街区旧景。偶尔出现的小片段骑楼,繁复的雕花装饰显出主人当年的显赫,而今已是繁华逝去,屋宇颓老。更多连片街巷,则在阳光下安静地上演着寻常生活。
朝双石塔方向走去,依次路过公婆巷青龙巷,旧驿馆巷……双石塔就这样在一片旧居老巷中慢慢向我移近。此刻我才顿悟,去观赏这样历久弥坚的古石塔,行进中渐渐堆叠而至的沧桑感,或许是最好的心绪储备。
双石塔在阳光下清晰呈现着材质和建筑肌理。陈旧的颜色,从骨子里透出时间与风霜侵蚀下的历史感,厚重,苍凉。西街成街约在公元714年(约唐开元年间),而双石塔所在的开元寺则建于公元686年,东塔和西塔分别建成于公元865年,916年。历史长河中,古街,古刹和古塔静默相伴了逾千年。双塔东西对峙,站在西街由东往西或者由西往东,看苍穹之下双塔如何在古街上透视变化,远近、大小、高低,各种配比都是罕见的画面。而当画面中不时闯入三五行人,石塔便仿佛生动起来。由古及今地屹立,它们就是这样站立俯瞰着城中人事变迁、世事沉浮。
一千年,是怎样的坚持?眼前的石塔本身就是最好的注释。石塔原为木塔,后改建为石塔。建成后的700多年间,经受了长期风雨侵袭和多次地震摇撼的考验,依然巍巍并峙,未见丝毫倾斜变形。
东塔、西塔的型制外观相似,都是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两座塔东西相距约200米,这使它们看上去几乎一样高。行至近前细看塔身,始知东塔取名镇国塔,西塔则名仁寿塔。塔身每层各面都有高与人齐的石刻佛像两尊,每层十六尊,全塔五层共八十尊,刻工神形兼备,异常精美,刻像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仰望石塔,全部石料为花冈石,而建筑形式却又完全仿照木制结构,这是双塔颇具特色处。从底层到塔顶、梁、柱、椽、拱、斗、檐瓦、戗角、门壁、都严丝合缝,让人叫绝。而更为惊叹的是塔檐,檐口成弧形仰翘向天,像猛禽展翅,使塔身更加陡峭,更显雄壮。每―个塔檐的翘角下都悬挂一个小铜钟,全塔五层檐共悬四十个,微风吹过,叮当作响,使雄浑厚重的巨石塔发出清越灵动的声响。
正当自己看得出神时,猛然警醒,这些工艺都是在硕大、坚硬、沉重的石料上实现的。心中的那份崇敬,除了对年代久远的慨叹,更增添了对精湛工艺的叹服!
清净寺,让人热泪盈眶的建筑
立于清净寺门前,几乎不敢相信,这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横亘于门前的涂门街、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道是旧名,而街道的面貌却已是明快的当代风格。而清净寺,则一如她的名字,在当街闹市却清净得有点出类拔萃的孤高。
站在热闹非凡的畅达主干道上,体味闹与静的并立与包容,体味在并立与包容之外的幽远意义。这座异域风格明显的建筑,赫然立于城市的主干道,鲜明地亮出泉州与生俱来的开放和包容的雍容。清净寺创建于公元1009年(北宋),又是一个千年轮回。这意味着领风气之先的泉州,早将开放与包容,纳入了她的禀性之中――传统和开放,或许从来就没有对峙过,而只能说,开放这一特质,原本就是泉州所坚持的一种传统。
于是,清净寺,巍峨壮观地挺立千年,一如对一种传统的热忱坚守,一如既往地陪伴着泉州从历史中款款走来……这样默想着,在清净寺的大门楼下,举头仰望。当目光透过头顶的圆形穹顶拱门望向更高远的蓝天时,眼睛不觉有了热泪盈眶的湿润。这与信仰无关。
大门楼的大门朝南,正对着现在的涂门街。门楼高12米,基底宽6~7米,门宽3~4米,由青,白岗石砌成,分为外、中、内三层。第一、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青石做的圆顶。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代表着崇尚圣洁清净。楼顶四面环筑“回”字形的城垛。门楼的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整座寺庙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而成,阿拉伯风格浓郁,造型巍峨壮观。
清净寺仅是短短数百米涂门街的一个代表建筑。自唐朝开始,泉州的海外交通日趋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