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变的风花雪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不变的风花雪月      西湖,已经演绎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却仍然是一个,风花雪月千年不变的梦。      春      西湖的春天是突然来临的。初春的杭州有太多的雨,漫长的冬季总是迟迟不肯离去,突然有一天,太阳出来了。就在人们还未察觉时,白堤上断桥旁的第一棵桃树已然绽出红来,奇怪的是,每年都是这棵桃树首开笑靥,令走过此地的人们,在料峭的春寒里劈头遇见一个惊喜。接下去,便是满堤的桃柳渐次染色,一桃一柳,一红一绿,桃之夭夭,柳之依依,于是白堤上便熙熙攘攘得迈不开步了。   桃红柳绿是西湖春天的传统节目,接下来的是太子湾的郁金香。这是西湖近年来的新节目。郁金香,这个名字带着北欧的浪漫气息,而太子湾原本就是一个浪漫,当然它与郁金香描绘的浪漫不同,它就像山谷中停留的一团古老的空气般飘逸,并非因为这里曾葬过宋时的两位太子,也不是为了几百年前这里曾是西湖边的浅水湾,而是因为这个实实在在的地名多年后变成了一个虚幻,变成了一份想象,变成了飘满婚纱的新婚必去之地。当郁金香在这里安营扎寨后,就在清丽的东方浪漫中添了一笔浓郁的西方油彩。太子湾公园里的风车在转动,吹动它的不是大西洋岸边低地里的风,而是西湖上空薰醉了千年的暖风,被路边的水杉林滤去了陈腐与尘嚣,在太子湾的坡地上停留,这是郁金香渐渐熟悉的气息。   于是每到西湖的四月,郁金香便开满了太子湾的坡地。它开得干净利落,一盆一株,一株一花,单个的它是孤傲的高贵的,但在太子湾的坡地上汇聚成片时,却是天空下一片真正的辉煌。无遮无拦地开得好热闹,将春意铺排得坦坦荡荡。      说到西湖的春天,马上会想到“苏堤春晓”。从宋代开始就有了“西湖十景”的名号,假如把“西湖十景”排排队,“苏堤春晓”历来被排在首位。和其他景点不同,苏堤不是一个静止的点,而是从西湖南山延至北山的十里长堤,是西湖这幅画上的一条线。中国画是讲究线条的,苏白二堤使西湖更具有一种中国式的线性美。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山麓,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东是漾漾西湖,堤西有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公元1089 年,苏轼二度来杭出任知州,当时的西湖已是“葑草芜蔓,湮塞其半”,于是苏轼奏请朝廷治理西湖,他在奏折里写到,“西湖如人之眉目,岂宜废之?”这是诗人的笔法,诗人的逻辑。诗人自有诗人的激情,他的激情甚至在官方公文中也肆意流淌。他的陈请获得朝廷的批准,但是如何疏浚呢?当年苏知州徘徊于湖上,思之良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之计,将湖中葑泥筑成长堤,既达到了浚湖蓄水的目的,又沟通湖之南北,使行人便利。诗人心中描画的这一笔,竟使西湖受益千年。苏东坡遂与苏堤一起永驻西湖--“堤柳而今尚姓苏”。   苏堤对于西湖,完全是一种闲庭信步式的表述。绵亘数里的苏堤,夹道杂植花柳,中间有六座桥,人称“六桥烟柳”,意为苏堤上沿堤柳色与西湖烟波相融合。走在长堤上是不会厌倦的,“四面青山皆入画”,“诗在烟光柳色间”,那长堤六桥,宛如一个长长的删节号,点点点点,尽在不言中。遍栽花柳的十里长堤虽然是人工造就的,却不着一点痕迹,悠游其间,全然是融性情于自然之中的感觉。再说“苏堤春晓”的景名,不言雨不道月,春晓二字尽着西湖明艳本色,细嚼春晓二字,似又有少女晨起的慵懒之态,这也合西湖的妩媚气质。以此为首,自然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西湖上有两条著名的长堤,那就是苏白二堤。苏堤是苏东坡所筑之堤,因而以苏公名之,这毫无疑问。有趣的是白堤。白堤显然是白居易之堤,然而又非白氏所筑之堤。   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曾在西湖东北面筑一长堤,名白公堤。因西湖东北角地势低洼,白居易在此筑堤,以蓄湖水防干旱,灌溉农田。然而,此白堤并非如今的白堤,这是一桩大多数杭人都知晓的错案。现如今的白堤名白沙堤或沙堤,早在白居易筑堤之前就存在了,有白居易的诗为证:“谁开湖西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诗后有诗人的自注:孤山寺路在湖州中,草绿时望如裙腰,旧志云不知所从始。很明显,“谁开”自然非白公所开了。何人所开,却是不知。      白公所筑之堤早已无迹可寻,而如今隔里外西湖的白沙堤却是无史可寻,是何人所开?为何称其为白沙堤?这条堤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已无从知晓。两条白堤,一条是有名无实,一条是有实无名,只好这么说,有名无实是因为它诞生于诗人之手,有实无名是因为它与诗人无关,于是,人们很高兴地将这两条堤合二为一,指着白沙堤言之凿凿:这就是白公所筑之堤,这就是白堤。其实这又有何不可?这是民间的认定,杭州人喜欢这么说,喜欢看得见的白堤,喜欢将诗人的功绩代代相传。而真正的白堤,就让它留在史书里吧。   白堤又名“十锦塘”,春暖花开时桃红柳绿、嫩草茵茵,繁花似锦的面容从名字便可体会。景到极好时便淡了,淡在感觉里,淡在记忆里,这是美景的悲哀。若是试试让它淡在眼里呢?不妨漫步月下白堤,极红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