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加坡的环保常识
[Singapore]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已久,环保意识与英语普及程度一样,属于国民常识类。这次应邀参加的“新加坡绿色建筑周”在Suntec会议中心举办。“国际绿色建筑大会(international Green Building Conference)”,却见识到了“新绿”的另一面:只有带来商业利益和最大工作效能的环保才是“好环保”。
与香港一样,新加坡大多数会议中心都与酒店、Shoppingmall和地铁公交站紧密相连,内部贯通。虽在跨楼过道穿梭时常常迷路,但这招多少能缓和私家车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唯一让人抓狂的是,永远保持在20度上下的空调冷气。以前不理解为何新加坡白领都清一色黑白灰suit装扮,现在看来多半也有御寒功能。我特别请教了当地建设局副署长高春平,“东京早就默许商务人士把西装衬衣第二颗纽扣解开,空调可上升一度的环保潜规则,上海也提倡大公司采用最省电的26度。为何新加坡办公温度却如此之低?”该官员寓意深远的一笑,“可能还是与李光耀总理当政时做出的论断有关吧。他认为室内温度在20度至21度间时人脑工作效率最高。即使现在提倡省电节能,新加坡人还是习惯保持‘低温’的作业环境。”
当然除此之外,这个弹丸小国在环保方面竭尽全力的程度也归功于它资源稀少,没地方可挪。“这里没多少土地可以新建绿色建筑,我们的环保必须以金融可实施性为前提:它必须产生新的工作、新的财富、新的业态。”所以当垃圾食品典范,位于裕廊中央公园的麦当劳分店成为新加坡首个获得“绿色建筑白金奖”的餐馆时,外来者无不掩嘴窃笑。
实际上,这家从今年5月开始运营的美式快餐店已成为耗电量巨大的餐饮业新评分标杆。它最大特点是将草坪覆盖在建筑上,形成景观与功能性兼备的“绿色屋顶”,以此降低太阳能热负荷,提高建筑散热性。我参观了隐藏在木墙栅栏背后的雨水收集室,用该系统灌溉屋顶草坪、清洁餐厅地板最实惠不过:而回收冷气机释放的热能也被用来加热自来水,业者恨不得想法子把废油也回收个上百次。
虽然店内依旧走麦当劳鼓励高卡路里食物的“欢快路线”,食客也多为年轻学生。但它从路灯、指示牌到装饰灯都偷偷换上了LED(发光二极管),蒸煮也使用低油量炸锅并全面简化过滤、清洗过程。建筑内外吊顶板、道路基础和排水渠则用掉了1.2万吨再循环材料。建筑部负责人曾大坤告诉我,“2008年获得这片土地使用权时,我们就计划将新分店打造成绿色建筑。虽然建筑成本因此提高了5%,但每月节省15%水电费,几年内就能回收成本。”除该店之外,麦当劳位于碧山公园和春叶大厦(springleaves Tower)的分店也获得“绿色建筑金奖”,而位于城市广场分行和克拉码头河滨坊(Riverside Point)的Blewerkz餐馆则获“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合格”(green mark Cerlified)。其中,使用二极管灯和低油量炸锅已被定为麦当劳新分店的固定标准。
这正是新加坡建设局把“绿色建筑标志计划(Green Mark)”扩展至餐饮业的初衷。该评分系统自2005年推出以来,就陆续扩展到邻里社区和公园等高楼建筑以外的地点。单裕廊地区就有超过800个建筑项目(占地2500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标志计划”认可,占新加坡所有建筑面积12%。而建设局的野心是在2030年以前让本地建筑绿化度达到80%。为达到该目标,政府工作重心将放在占本地总建筑数量95%的现有非绿色建筑环保改造上。
精明的狮城人早算过这笔账,即使获得最高奖励的新建绿色建筑,也要两至八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如果新建筑一开始就以环保为主要设计,投资回报期将大大缩短,之后公司获得的是净收入(根据不同建筑,企业或发展商长期可省下15%至40%的能源成本)。加上政府大手笔的津贴,环保在商用领域的推广难度并不高。单是2009年,建设局为鼓励现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就提供了高达1亿元的现金津贴,至今已接到39项申请,动用了600多万元。如何在现有环保水平下提高商业效益才是新加坡该考虑的事。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