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民大街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长春
多个名字的来历“八大部”时光流转
没有去过新民大街,就等于没有到过长春。
70年前,这条街叫“顺天大街”,紧邻的广场叫“安民广场”。日伪统治者鼓吹“顺天安民”,想让人们做伪满洲国的“顺民”。今天它叫“新民大街”,由昔日伪满洲国的行政中心“官街”变为一条科教文卫大街。
新民大街浓缩了长春的今昔变化。“九一八”事变前,新民大街附近是一片草场,属于一个名叫“杏花村”的小村落。而当时长春也只是中东铁路上的一座四等小站,只是由于它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东铁路的中点,日俄战争后,长春成为日俄两国分割这条铁路控制权的交界点,长春以南被称为南满铁路。1932年,长春被划定为伪满洲国首都“新京”,许多主要街路都烙上了深深的日本侵略殖民印迹。新民大街就是这样一条为殖民统治而建设的街路,它的北端是所谓的“帝宫”和广场,南端是人工挖掘的南湖,两侧是一系列建成于1936年左右的建筑――伪满洲国国务院、军事部、经济部、司法部、交通部等……经历一场生死涅,它由伪满洲国“国都”行政中心变为吉林省重要的科教文卫中心,两侧建筑自北向南依次是吉林大学及其附属医院、长春日报社、吉林省电视台、吉林省图书馆……
新民大街恰如一座开放的城市博物馆,徜徉于这条开满丁香花的宽阔大街上,望着两侧那些体量巨大的伪满洲国时期建筑,仿佛可以听到它们关于历史的诉说,仿佛时光倒流又让人看到了70多年前的一幕幕。新民大街最北端是地质宫和文化广场。地质宫是在伪满“帝宫”地基上建造的,“帝宫”1938年动工、直到1943年停工,只建成了地基,解放后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由梁思成设计的中国古典式“大屋顶”建筑――地质宫。“帝宫”的设计为坐北朝南、前有“国都广场”,后有花园和跑马场,整个宫殿区成U型沿地势起伏而上升。那个广场在解放后很多年里被称为“地质宫广场”,是长春市群众游行集会场所,今天已改名为“文化广场”。有传闻说,这座“帝宫”并非为溥仪而建,是为日本天皇建造的。新民大街,正在这座“宫殿”和广场的中轴线上。新民大街与广场之间隔着一条大街,伪满时期叫“兴仁大街”――有兴裕仁天皇之意,解放后改名“解放大路”。
新民大街是长春市花园城市风貌的代表性街区。站在新民大街中段的吉林电视台高楼上鸟瞰,整条街道随着地势高低波澜起伏,绿色的中央街心带状花园与广场上红色的地质宫辉映成趣,一座座巨大的历史建筑掩映在枝叶繁茂的林荫后面。有风吹来,松涛起伏,仿佛奏起了华美的乐章。新民大街宽60米,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宽阔,当年设计者学习了欧洲城市花园的经验,它曾是上世纪30年代全世界最宽的街路之一。街路中间的隔离带里种植了松树和丁香花,据说当年这里也栽满丁香,到了夏天花香四溢,这条街被称为“丁香大街”。
新民大街两侧都是标志性的“兴亚”式建筑,它们当年都出自于著名设计师之手,融合了中西方多种建筑元素,既有中国式的屋顶与琉璃瓦、日式的重檐与兽饰,也有泰国式窗、俄罗斯式窗、古希腊的多立克柱等……这种建筑风格与日本“帝国冠帽”式建筑有关联。“帝冠”式是20世纪初期日本形成的新建筑风格,其屋身部分采用欧美的现代式样,而屋顶却采用相对传统的日本样式。紧邻北端与“帝宫”遥望的是“国务院”(街东)和“军事部”(街西)。伪满国务院是日本建筑师石井达郎仿照日本国会大厦建造的,几乎同样的建筑当年在亚洲共有3座,但韩国那座早已拆除,日本那座也在1945年炸毁后仿制而成,只有长春这座还保留着原样。在这座昔日伪满洲国的行政中心前面,如今屹立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雕像,这里已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教学楼。走在楼内走廊里,到处可见巨大的菊花图案,在大理石楼梯上、天花板上……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菊与刀”也成为表现日本民族性格的两面。走廊里空荡荡,望着那些一闪而过的背影,看到那古旧的电梯、伪国务院“总理”张景惠的办公室,让人感慨时光流转、沧桑巨变。
穿过伪满洲国国务院那低矮的院墙、旧日的门房,站在院子门口可以望见街对面的伪满“军事部”,如今那里也变身为一家医院――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俗称“医大一院”)。随熙攘的人群走进大楼,这里也斗转星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廊楼梯上那些脚步匆匆的患者、医生恐怕没有能想到:70多年前这栋大楼是专门镇压反满抗日分子的“衙门”,阴森可怖。
如果从伪满“国务院”往南湖的方向走,没几分钟就可到达伪“司法部”。“司法部”的设计图是伪满“国务院”设计稿中的落选作品,设计者相贺兼介是关东军设置的“宫厅营缮组织”主任。相贺兼介是伪满洲国许多重要建设的设计师,他把日本的帝冠式、中国古典式、法国古典主义、意大利的巴洛克式和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因此伪满“经济部”也是一栋缀满了各种符号的建筑:拱形窗、日本塔楼、希腊式门柱……如今,这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