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中古民居的保护
[摘要]古民居是人类世世代代生存、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积累了劳动者几千年丰富的建筑设计思想,带着浓厚的乡土信息,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文化价值。古民居是民族建筑的源头和根基,也是承载着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要遵循“不大拆大建,不伤筋动骨,不推倒重建”的原则,保护那段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自己的历史,使古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古民居;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062-0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尽相同。我国的民居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结合自然、气候、地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因素,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经验产生了众多特色民居,它们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那些散落在广大农村地区优秀的古民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许多建筑精美、结构科学、历史气息浓厚、保存完好的优秀古民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将重新焕发青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古民居的种类
民居建筑数量大、分布广,建筑形式千差万别。由于地域的广阔、地理气候、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和人文情况各不相同,各地民居各抱地势,建筑形式、结构布局呈现出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以及人们信仰的不同,各地民居又各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居以规整式为主,主要采取中轴对称方式的布局。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中按照民居的平面形式将其分为九种,分别是圆形住宅、纵长方形住宅、横长方形住宅、曲尺形住宅、三合院、四合院、三合院与三合院混合型、环形以及窑洞式住宅。三合院、四合院或三合院与四合院的混合型住宅在我国分布最广,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福建的环形建筑――土楼设计最为独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这些建筑是劳动人民根据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最佳的居住形式。中国民居所表现出的多样性特点,是当地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古民居的现状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建设步入加速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也步入了正常的轨道。在这一大形势下,我国几千年丰富的民居建筑及其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全国已经有许多古民居、古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它们不仅在无形中宣传着当地的文化,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乔家大院等。然而,全国的古民居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建设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越来越紧,而新农村的建设在很大一部分地区被简单地认为就是“拆掉老房子,盖起新砖房”。因此,许多建筑形式独特、保存完好、具有一定价值的优秀古民居被拆除,甚至一些已经被列入保护的古民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被拆除,这些优秀的古民居在拆除之后连一张最起码的照片都未留下,更不用说留下珍贵的文图资料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前居住在传统民居中的群体,也在不断进行着居住环境的改造。另外,由于古民居时代久远,许多现已成为危房,继续居住下去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居民们为了生存,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又不得不将其推倒重建。古老的民居开始倒下、消失。土木建筑换成了砖混结构,古老的村庄里建起了小洋楼,代表着贫穷、落后的古民居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象征着新时代、新生活、富裕生活的砖混建筑,在古民居倒塌的地方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村、两个村或在更大范围内规划的民居建筑共用一张图纸,形成了“千村一面、万街一景”的景象。
长期以来,古民居的保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政府保护资金的缺乏,古民居的保护已成为纸上谈兵。导致古民居消失的最大因素是经济因素,而政府“树形象”、“要政绩”,是对古民居破坏的另一因素。古民居是建筑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些优秀的榫卯结构的民居巍然屹立,被媒体称为最“牛”的建筑。优秀的传统民居是不可取代、不可再生的重要的文化遗产,将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承下去,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古民居的价值
“倘若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从某种意义说,华夏民族留存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须,它们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断唤醒我们的民族对历史的记忆,从而让我们一代一代人拥有精神的家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5)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综合训练试题全册.docx
- 《中国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PDCA提高首台手术按时开台率.ppt VIP
- 论持久战读后感2500字.docx VIP
- 北京开放大学小组工作2.3 作业主题:个人资源分析.docx VIP
- 社区应急安全管理课件PPT.pptx VIP
- 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一9《绿房间》译文.docx
-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pdf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试卷10套.docx VIP
- 2025上外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全册课文翻译(英汉对照).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