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君尧舜与皇权独尊
[摘要]解缙是明初历仕三朝的谏诤名臣,其才高不达的人生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明初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历史条件下,解缙是君尊臣卑、嫉贤妒能的封建官僚的政治牺牲品,是“位卑言高则为罪”言谏戒条的牺牲品。
[关键词]解缙;皇权专制;官僚政治
一、解缙生平简介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明初大才子,江西吉水人。吉水解氏家族自从唐朝以来世代居住在吉水鉴湖南山之下,解氏家族是“世有科第”的文化世家,在吉水更有“唐宋诗书第一家” ①之美誉,堪称名门望族。解缙的祖父解子元,元代进士,安福州判官,“以名进士死节,赠中书平章”;父亲解开,国子生出身,元末辞参知政事,为一代大儒,学者称“筠涧先生”;母亲高妙莹,进士高若凤之女。解缙7岁就能作诗,且出语不凡,“诸生学士观如堵”,②有“神童”之称。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未弱冠的解缙在江西乡试中拔得头筹,转年会试礼部中第七,殿试时主考官认为他的策论立论过高,结果放榜时被抑置第三甲。不过,解缙才子的名声早已尾巷流传,开国皇帝朱元璋特授他为中书庶吉士。
中书舍人制度是明代秘书制度的核心,中书舍人地位虽低,但在明代中央行政决策中作用颇大。作为皇帝秘书的中书舍人为近侍之臣,因专门负责誊写诰、敕、策、符、铁券而有机会参与中央行政决策。解缙在任中书舍人时还曾一度入直翰林文渊阁,“承乏词垣兼知制诰,亲闻上语”,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少年得志的解缙以唐虞三代的谏诤名臣为楷模,致君尧舜之心尤为迫切。他疾恶如仇,屡上封事揭发奸佞。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月,解缙因为对兵部尚书不够尊敬而被改授为正七品的监察御史。在监察御史任上,他先代同官上章,弹劾上司都御史袁泰;后又代人秉笔,替被皇帝诛杀的韩国公李善长打抱不平,以致“廷臣多害其宠”,不为同列所容。洪武二十四年(1391)五月,任御史不到三年,皇帝看到解缙不懂得官场上的韬晦哲学,便以“大器晚成”相勉励,让他回乡读书,闭门思过,十年为期。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逝世。尊从诏旨归读八年的解缙进京奔丧,结果遭到权臣弹劾,被贬为河州卫礼房吏。
解缙在河州为吏仅一年有余,就对河州一带的士人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才华横溢,“诗文草书遗留”甚多,因此“河西士夫称不绝口”,且“有得其片纸只字者,藏以为珍玩”。③解缙师法元末明初书法名家危素、詹孟举,其小楷书端庄精妍,行草、狂草独步当世。河州镇边楼上的“镇边”二字就出自解缙的手笔,其《登镇边楼》一诗被题写在镇边楼的匾额之上。
后解缙被建文皇帝从河州召回,为翰林待诏两年。“靖难之役”后,解缙迎附燕王朱棣,因为豪杰敢言和出色的文翰之才,被选入内阁,参决机务,后官至地位尊崇的翰林学士,成为与皇帝朝夕相伴的机要秘书,帮助朱棣迅速完成了从藩王到皇帝角色的转变,对于稳定永乐初年动荡的政治形势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解缙因为在立储问题上据理力争,卷入皇族内部权力斗争,被朱棣疏远;加之汉王朱高煦诽谤中伤,最终系狱而死,年仅47岁。
二、解缙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一)解缙是明代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牺牲品
中国古代君尊臣卑、宗族本位的大共同体社会封建官僚依附于皇权的社会人格,要求入朝为官者言事持中、谨言慎行,在皇帝没有表态前不能急于发表意见。而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封建专制皇权高度膨胀,传统政治不断恶化,宦官和厂卫同流合污,特务政治公行,廷杖、诏狱、文字狱成为明代政治暴虐的标志,君臣关系完全蜕化为主奴关系。意识形态领域中理学定于一尊,八股取士更使士大夫从思想上彻底认同和服从皇权。
《明史》列传部分的“传赞”充分显示,为时人和史家称许的“为官能持大体”的官僚无一不是谨言慎行,充分表现出臣子对主子的恭敬和顺从。
少年解缙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朝野上下万马齐喑的氛围。他忠心耿耿而又性格刚直,难免与皇帝的意志发生冲突,诸如上呈《大庖西封事》,指斥汉王“逾礼夺嫡”的不义之举,竭力反对皇帝劳民远征,诸种行为都属于批鳞逆心之举。结果他被皇帝加以“离间骨肉”的罪名,成了皇族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著名学者秦晖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大共同体宗族本位的传统社会,对个人个性和权利的扼杀十分彻底。④这同样适用于解读解缙的人生悲剧。
(二)解缙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牺牲品
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中国古代君尊臣卑和家族本位的大共同体社会形成了封建官僚亦主亦奴的社会人格,秉承“清、勤、慎”的官箴。这种社会人格决定了整个官僚集团的为人处事和行为趋向极其一致。
解缙疾恶如仇,喜欢臧否人物,不掩人过,勇于挑战封建官场以言为讳、论资排辈等潜规则,打破了整个官僚集团内部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到官僚系统的正常运转,所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