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逐鹿:民族的进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原逐鹿:民族的进程      莲鹤方壶:大历史下的多舛命运      莲鹤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莲鹤方壶高116厘米,重64.28千克,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流行的方壶造型,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颈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飞龙,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似乎在倾其全力承托重器。青铜艺匠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它形神俱佳,展翅欲飞,嘴微张似若长鸣,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莲花由10组两重并列的莲瓣组成,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器盖口沿饰龙纹,每组两个,头各东西,尾绞结。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其腹部攀附着几条蜿蜒飞动的龙,正缓缓向上移动。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的龙形构成铜壶的双耳,有花冠形角,体积较大较长,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美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圈足下有两条勾首顾盼的龙,身作鳞纹,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龙和壶体上所有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轻盈、不断移动的感觉。   从莲鹤方壶周身遍布的龙纹来看,龙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以及人们对龙的崇拜由来已久。龙纹、莲花、展翅欲飞的仙鹤,这样的组合在早期青铜器艺术中实属罕见,是春秋时代精神的象征,是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在艺术上的真实体现。郭沫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给予很高的评价:“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视一切”,把它视为旧礼教崩溃、新时代开端的标志。   然而,莲鹤方壶的发现、收藏和流传,却有着曲折传奇的经历,方壶的背后,也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公元前375年,位于河南省新郑的郑国被韩国所灭。随着时光的流逝,朝代的变迁,曾经发生在郑国的往事渐渐被人们遗忘了。1923年,石破天惊,世人的目光被偶然发生的事件吸引到了新郑市李家楼,当地乡绅李锐由于干旱在自家的菜园里打了一口井。这位绅士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菜园的下面就是当年郑国的大墓,李锐便挑选了几件比较完整的铜鼎去卖,发了一笔财。此事恰被来新郑巡访的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得知,他马上出面阻止,并将追缴的100多件青铜器武装押运到省城开封,交给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河南古物保存所就是现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身。之后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郑公大墓出土文物,也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首批收藏。   之后,以当时的河南博物馆馆长关百益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对这批文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著录,出版了四部有关的专著和图录,一时名声大振,时人称之为“新郑彝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危急时刻,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博物馆选取新郑彝器在内的部分馆藏文物,分装为68箱,几经周折于1938年11月由汉口乘客轮抵达重庆,保存在磁器口中央大学校舍内。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文物全部运往台湾,但是由于战局迅速发展,打破了这个计划。一部分文物被装上飞机运到了台湾,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另一部分文物来不及运走,被留在了重庆。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国家文化部代表共同来到重庆,接收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没有来得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文化部挑选新郑、辉县出土的青铜器51件调往首都北京,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莲鹤方壶中的一只被调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一只被运回河南,现在保存在河南博物院。   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打箱封条,还完好地保存在河南博物院里。至此,1923年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分散在三地,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四家博物馆收藏。         河南博物馆:华夏遗存 中原之最      河南素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坐落在省会郑州的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历史艺术类国家一级博物馆,贾湖古笛、妇好 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四神云气图、武则天除罪金简等珍贵文物都藏于此地。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1927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极力主张下,“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得以成立,馆址设在开封市三圣庙街。次年5月,更名为民族博物馆。同年10月举办《民族模型陈列》正式对外开放。1930年12月1日,复名“河南博物馆”。之后经过了抗战和内战的洗礼,又经过河南省会的迁址,河南省博物馆最终在郑州重新建馆。   河南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