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风追逐太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逐风追逐太阳    [摘要]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尔蒙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作家,传统上被列为老一辈象征主义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有一种特殊的音乐性,他是个泛神论者,接受“瞬间的哲学”支配,美与幻想是诗人创作中的基本诗韵,其诗作充满了雄浑阳刚之美,成熟期的诗歌主题是永恒的太阳。   [关键词]巴尔蒙特;美与幻想;象征主义诗歌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85-03      一      康?德?巴尔蒙特1867年6月15日出生于沙皇俄国的弗拉基米尔省舒伊县吉姆尼石村一个地方自治局主席家庭。母亲列别捷娃对他的个性塑造影响最大。巴尔蒙特曾就读于舒伊中学,1884年,因参加革命小组而被开除,随后又进入弗拉基米尔中学,1886年,中学毕业。同年,巴尔蒙特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律系学习,1887年,因闹“学潮”而被学校除名。1889年,巴尔蒙特与加列里娜结婚,婚后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他的第一次未遂自杀。1896年,巴尔蒙特与安德烈耶娃结婚,并同她一起从事翻译工作。1920年,巴尔蒙特移居国外。1942年12月24日,巴尔蒙特在巴黎近郊去世。   巴尔蒙特兴趣广泛,博览群书。除文学、艺术外,他还通晓化学、植物学、地理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同时,巴尔蒙特曾游历过许多地方,可以说,足迹遍布全世界。丰富的旅途见闻及对各地风土人情的体验使他产生了一种可以俯视一切的怡然自得的感觉。这些都是他文学创作的不竭资源。   1885年,巴尔蒙特与被其称为教父的科罗连柯相识。1894年,同勃留索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致力于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并把这一运动推向了高潮。   巴尔蒙特以其鲜明嘹亮的歌喉曾经震动了整个俄国诗坛,在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坛上赢得众口交誉。勃留索夫认为:“在俄罗斯文学中,就技巧而言,没有人能与巴尔蒙特比肩而立。”就连象征派大诗人别雷和勃洛克也坦然承认他们师从巴尔蒙特。巴尔蒙特的诗歌遗产十分丰厚,一生创作诗集多达35部。他在世纪之交连续出版的四部诗集――《寂静》(1898)、《燃烧的大厦》(1900)、《我们将像太阳》(1903)、《惟有爱》(1905),是象征派诗歌体系中的扛鼎之作。      二      就内容和风格来说,巴尔蒙特的作品丰富多样,同时又极其复杂,而且各个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   巴尔蒙特的早期诗歌表现“审美至上主义”的世界观:对外在世界绝对“不接受”,对现实生活绝对“弃绝”;摆脱从日常生活到意识形态都物欲横流、庸俗不堪的一切现实,而去追求彼在的、幻想的、美的世界。他在诗作中声明自己的审美姿态:用幻想追踪大千世界的光影声色。       我不晓得明智,那只对别人合适,    我只会把飞逝的瞬间化为诗句。    每一个瞬间我都发现世界在改变,    其中充满游戏,彩虹一般奇幻。    ――《北方的天空下》(1902)      着意刻画突发的思想、稍纵即逝的瞬间、情绪的波动及重视诗歌的声响效果、音乐性是巴尔蒙特早期创作的特点。       我用幻想追踪消逝的阴影,   消逝的阴影尾随熄灭的白昼,    我攀登高塔,阶梯在颤动,   阶梯颤动,在我的脚下颤动。      我越登越高,景色越发清晰,   越发清晰勾勒出远方的轮廓,   隐约的声音来自天空与大地,   空中与大地的天籁环绕着我。      越向上登攀,觉得越发光明,   越发光明地闪耀困倦的峰巅,   告别的余晖似乎在施予柔情,   施予柔情抚慰朦胧的视线。      我的脚下已经是夜色茫茫,   夜色茫茫笼罩了入睡的世界,   我却能眺望燃烧的太阳,   燃烧的太阳行将熄灭。      我悟出怎样捕捉消逝的阴影,   消逝的阴影尾随入夜的白昼,   我越登越高,阶梯在颤动,   阶梯颤动,在我的脚下颤动。   ――《消逝的阴影》(1894)      谷雨先生评点说:“这首诗写的是黄昏时刻登高望远的感受。脚下已是夜色茫茫,诗人却能在高塔顶层观赏落日。诗中蕴涵哲理,但又流露出几丝孤独与凄凉,似乎有高处不胜寒的忧虑。诗的结构别致,蝉联手法的巧妙运用,造成了音韵回环、流畅和谐的艺术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巴尔蒙特诗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诗人在不同的年代里对不同的心态情绪以不同的姿态而加以生动地传达。       黄昏。海滨。寒风呼啸。   骇浪吼声喊天地。   暴风雨逼近。不受诱惑,   黑色小舟向海岸冲击。      一心远离运气的引诱,   苦闷之舟,恐慌之舟,   抛开海岸,和暴雨搏动,   把梦中闪光的圣殿追求。   飞向海边,飞向海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