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国家博物馆
在《蒋勋的卢浮宫》一书中有过这样的描绘: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中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只去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是多么奢侈和幸福。的确,有时候博物馆可以让人感到幸福。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对我们的博物馆还有什么更多的期待?如果不仅仅在于展览或展品,那就还有博物馆本身了。
相比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这些世界知名博物馆,我们不到一百岁的国家博物馆显得年轻了些。不过我却真的害怕它出现在一座华丽无比崭新现代的建筑中。并不是保守的思想让我不能接受像国家大剧院或新央视大楼那样的新颖,只是感觉作为新中国十大建筑所特有的沉稳似乎更适合承载国家博物馆这个称谓。好在经过4年的等待国家博物馆还是重新回到了天安门广场的东侧。
那些矗立着并借鉴了紫禁城殿宇重檐屋顶设计的叠加退阶式琉璃瓦屋顶下高大的廊柱大概就是我关于这座建筑从革命历史博物馆到国家博物馆的主要记忆了。高大廊柱上撑起的金色五星和红旗在阳光下永远是熠熠生辉的。曾经摆放在廊柱下的香港、澳门回归的倒计时牌和奥运会的倒计时牌带着国人的自豪已经悄然收进了仓库,高大的廊柱也将视线分割开来,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独立于视线之中。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我在国家博物馆看到的第一个展览。东边另一排廊柱之后是在原有的“U”型博物馆包围中加建的新博物馆。虽然新馆略高于老馆,但是建筑风格如出一辙,只有那些高大的开窗提示着融会于传统之中的现代风格。
领票的过程有些漫长,权当是盛大演出前的暖场序曲了。自己安慰自己: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前不也经常是这番景色。望着渐行渐近的入口,不知道关于这座博物馆的记忆有多少能被拾起。待安检完毕真正进入国家博物馆时,我却发现自己关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记忆全都消失不见了。眼前长达260米的入口大厅几乎将室内外的环境融为一体,消除了那种从大广场一下子进入到狭小空间的局促感,同时也连接了老博物馆的南北两翼。参观者更可以把这里当作一个缓冲,从非常喧嚣的城市进入到非常优雅环境的过度,然后再进入陈列室,心自然就静下来了。入口大厅的中央是一个宽阔的空间,从走廊中分离出来。那些高大的开窗恰到好处地拓展了参观者的视野,透过七扇十多米高铜门上的镂空,正好可以直面博物馆馆外的天安门广场。而对面的墙上则是一幅宽36米、高12米的巨大浮雕,由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那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画而来。屋顶的灯嵌在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建筑结构“藻井”中,从而抵消了高大空间给人带来的渺小感。站在这里可以看得出,整个博物馆的平面布局依然是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三段式划分方法。博物馆的北侧展厅主要用于展示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现在正有《复兴之路》的展览,而南侧则包含了一座图书馆。在新加的建筑中,主要展览区域被划分为四个重叠的楼层。以木材、石材和玻璃作为主要的装饰材料,和谐统一中也能带出自然大气的空间氛围。点缀其中的活动空间用专业一些的语言讲就是用当代建筑的语汇诠释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如果我们关于博物馆的记忆早已不是只有军事博物馆里散尽硝烟的飞机大炮和自然博物馆里史前时代的恐龙化石那么单一,那么我们面对的展品也将不会再有拒人千里之外的玻璃罩和冰冷简单的文字介绍。位于三层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览是我的首选。也许透过展柜内精美的青铜器和手
中讲解器详尽的解说你会真心感叹古人的智慧,但是当你真正近距离地直面后母戊鼎或那些古代佛像时,看着上面精美的纹饰以及时间留下的痕迹,你才知道自己距离历史有多近。
当然文物永远只是展览的一部分,艺术品绝对不能缺少。相信喜欢书画的人一定会为潘天寿、李可染和黄胄的艺术大展感到激动。虽然我们没有达?芬奇也没有蒙娜丽莎,但是当你近距离的直面一幅幅书画,想象着墨迹刚刚干透仍有墨香阵阵,你才知道自己距离艺术如此之近。别让思想只停留在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或艺术家的笔下。
北翼展馆的《复兴之路》更加精彩,展览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后,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对于我们而言这段历史早已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熟知,但是没有亲生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无法从历史课本中感受到历史真实的震撼。不过贯穿整个展览的雕塑、实物、模型、图画和影音足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让人身历其境地感受到这段历史。那些悲伤、愤怒、激昂、欢欣鼓舞和骄傲是写在每个参观者脸上的表情,也写在我的脸上。
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有过一个关于文明的标准,其量化标准一个是用纸量,一个是用水量。虽说现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