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逍遥散组方理论源流考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逍遥散组方理论源流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逍遥散是临床疗效非常著名的方剂之一。其突出的临床效果,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通过对逍遥散源流考证,进一步深化对逍遥散的理解。
关键词:逍遥散;临床应用;调和肝脾
1.逍遥散方名析
“逍遥”亦作“消摇”,优游自得貌。《庄子》云:“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1]王晋三曰:“《庄子bull;逍遥游》注云: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于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2]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3],服之可以达到疏肝理脾、养血合营之效,使得肝气舒,郁结消,气血调,精神爽,逍遥自在,故有“逍遥”之义。《内经》所谓:“木郁达之”,遂其曲直之性,名曰逍遥散。
2.逍遥散源流
逍遥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脱胎于张仲景四逆散、当归芍药散之法,后人广泛应用于内、妇、儿、男、五官各科病证。其源流可概括为发源于汉代,成型于宋代,完善于明清,发展于当代。
2.1发源于汉代 东汉《伤寒论》载四逆散是由芍药、柴胡、炙甘草、枳实四味药组成,临床用于阳郁厥逆证与肝脾不和证,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用。《金匮要略》所载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茯苓、川芎、泽泻、芍药、白术六味组成,主治妇人腹中疼痛,有疏肝养血、祛湿健脾之效。以上两首方剂均是和解的方剂,都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2.2成型于宋代 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最开始记载逍遥散,其组方为四逆散易枳实,合当归芍药散去川芎、泽泻,加生姜、薄荷组成,即柴胡、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白术、薄荷、生姜八味。主治肝郁血虚所致寒热往来,两胁疼痛,口燥咽干,头痛目眩,神疲食少,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脉弦而虚者,有解郁疏肝、合营健脾之功。
2.3完善于明清 明朝《内科摘要》所载加味逍遥散,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山栀子、丹皮、甘草组成,具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的功用,主治肝郁血??内热证。明代《寿世保元》载加味八珍汤,由黄芪、白术、甘草、熟地、防风、白芍、川芎、知母、人参、山药、当归、益智仁、黄柏、升麻组成,主治妇女曾经小产,今有孕,预先培补为妙。清朝《医略六书》所载黑逍遥散,由逍遥散加熟地或生地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用,主治肝脾血虚,临经腹痛。以上所列举的方剂,均在逍遥散基础上化裁而来。
2.4发展于当代 当代由逍遥散衍变出许多临床疗效非常好的方剂,运用于当今临床,多以柴胡、甘草、芍药、当归为基础药,从而巧妙配伍运用。例如归芍丸在此基础药上加杜仲、山萸肉、川断等以健脾疏肝、利湿补肾。又如截郁合欢汤在此基础上配伍三七、柏子仁、合欢皮等以解郁疏肝、宁心安神。
3.逍遥散的组方与五行学说
从表面上看,逍遥散是专治肝郁之方剂。但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如因一脏太过或不及势必影响它脏。盖肝属木,性喜条达,郁则其性不能上伸,不上伸则下克脾土,上又克水,如此循环往复,五脏皆受影响。木者生出之气火,火附于木中,木郁则火郁,火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此五行相因自然之理。木盛则土衰(木克土),方中白术、甘草和中而补土(土生金,金能克木);芍药、当归养血敛阴(泻肝木);柴胡升阳散热,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薄荷疏肝泻肺,疏逆和中;煨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一郁解,余郁亦解。整个方剂有补有泻。其基本方义,一是舒畅肝木,二是补土生金而克木,从而使五行(五脏)达到相应的协调平衡。
4.逍遥散方证现代解析
时至今日,逍遥散验于临床,诸医家对其认识更为深刻。
李元聪[4]认为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证而设。[5]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补血合营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为佐药,煨姜与当归、白芍同用,并能调气和血,加入少许薄荷以增强柴胡疏肝解郁之功,两药均为使药。诸药相合,则为疏肝解郁、健脾合营的常用方剂。故凡肝郁血虚所致临床诸证及各科疾病出现有肝郁血虚体征者,用之皆有效。李相义[5]认为本方系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之常用方,可用于内、妇、外、眼各科疾病。其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根据“木郁达之”,“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至和平”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等理论,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使肝郁得解,脾虚得补,血虚得养,气血调畅,升降复常,脏腑安和,从而达到驱邪扶正,治愈疾病的目的。董治能[6]认为本方为目疾之良方也。[7]五脏六腑中,与目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肝主疏泄,喜条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