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礼仪第一、二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服务礼仪第一、二章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礼仪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2.熟悉礼仪的特征和功能 3.掌握常见礼仪的类别 【引例】 “孝传五世”   在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孝传五世”的故事。据称,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强调精神文明的提高和发展,讲究风度和涵养,注重礼仪和公关行为已成为时尚,这不仅是因为激烈的竞争使得人们意识到要想保持良好的信誉,就必须注重企业和自己的形象,更是人们文化水平、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古人说:“世治则礼祥,世乱则礼简。”掌握礼仪,遵守礼仪规范,是人们展现自我,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增进感情的法宝。 1.1礼的起源和演变 关于“礼”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物,古代中国就有着“礼仪之邦、华夏之国”的美称,礼仪之邦说中国古人事有讲究礼节的风尚,而明代朱衮在《微欢子》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清代中期的宰相张英接到家乡书信,说邻居叶侍郎侵占张家地盘三尺而立墙,要求张英利用职权夺回这三尺地皮。张英回信一封“千里寄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接到信后,退让邻居三尺而立墙,使对方叶侍郎深感惭愧,也让三尺地面,修成了流传千古的“六尺”。“华夏中国”中的“华”指服装之美,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故称华。“夏”是说古人是如何注重服饰仪表,是讲究礼节、礼仪的重要内容和方面,象形字“礼”就是两个人在对拜。礼古人从“跪拜、叩首”中也可见一斑,而孔圣人“温良俭让”则更是古文明礼仪的典范,而《周礼》则是有人类礼仪制度的最早著作,“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采”。古人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人们良好的社会道德和风尚,更创造和发展完善了完美的礼仪规范,形成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 1.1.1礼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人类还处在蒙昧时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靠“天”吃饭,人们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崩地裂、洪涝海啸和灾害瘟疫等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从而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对人类的生活进行干预,对自然界产生神秘感和畏惧感,同时也形成了对自然的崇拜,并按人的形象想像出各种神灵(即“图腾”)作为崇拜偶像。另一方面,人们对自身的梦幻现象、祖先的更替无法解释,于是产生“灵魂不死”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对民族祖先的崇拜。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民族祖先的崇拜一直是原始社会最主要的两个崇拜对象。人类最初的礼仪就是和祭鬼神、祭祖先相联系的,其主要形式是用礼器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人类对神和祖先的信仰和崇拜,期望通过人类的虔诚能感化、影响神灵和祖先,从而得到力量和保护。因此,有礼立于敬而源于祭之说。 1.1.2礼仪的演变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礼仪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并在其传承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革。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礼仪有着十分显著的特征。 1.原始社会的礼仪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禮”,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解字》)同时,由于原始社会只有等级而没有阶级,如老幼、首领、成员,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有等级的。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所以这个时期的礼仪反映了民主、平等、等级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礼仪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礼”开始打上阶级的烙印,礼的涵义也有所变化。礼仪从原始社会主要用于祭祀仪式发展成为符合奴隶制社会需要的伦理道德规范, 礼仪已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