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含解析).docVIP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测)(含解析)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 (时间:60分钟,分值:1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1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 “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 “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俗世隔绝。 D. 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淸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E. 对于写景与抒情,本诗更注重后者,意境幽美清新自然,写景中寄寓深情,情感真切动人。 【答案】 BE 苏拭在《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 【答案】 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②这幅图以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解析】答出“诗中有画”的画面的内容“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概括画面的内容和意境特征。 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 “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答案】 CD 【解析】C项“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错误,这一联用典,借以赞美友人王十五对母亲的孝养之情。D项“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在诗中缺乏依据。 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诗人自言承受不了无限的离别之意,表达了送别友人王十五判官时的惜别、留恋;②诗人称王十五有济世救时的才干,表达了对堪为济时之才的朋友的赞赏和钦敬;③诗人希望有人能力挽艰危的时局,表达了对艰危时局的忧虑。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颈联中的中“离别”“不堪”“艰危”“济时才”分析 3、【18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四)】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11分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注】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鸣皋:山名,在河南嵩县东北。 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王诗前两句写景,融情于景,既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抒情作铺垫。 B. 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送别之地洛阳的树色在暮色中苍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鸣皋也是烟雾朦胧。 C. 王诗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诗的诗眼,全诗语言虽朴实,却含意隽永深沉,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 骆诗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别离之景,却可以让读者联想起一个激昂壮别的场景。 E. 骆宾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