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厦门学习体会之五 这次在厦门召开的全国优质课大赛,有三十多个省市的选手参加,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的一次赛事。通过大赛的过程,我们看到了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好的做法,但同时我们不能否定的是,我们的教学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结合我区调研的一些情况,具体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课改理念,把握好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把握好度,确保课程改革健康、深入的进行。 新课改理念辐射范围很广,设计的内容很多,但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本。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念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二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三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的意识基本都形成了,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的方向都能找准。但行动的落实上就参差不齐了,这主要源于度的把握。如有的教师从字面上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于是就放任学生,上课布置学生看书、自己总结学习的问题、学生自己归纳,还美其名曰践行新课程理念。这是对新理念的误解。 二、要先钻研教材,后进行教学设计;要走进教材,弄清教材的本意,悟出教材的新意,重组整合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又走出教材,为建构教材贡献力量。 新课程改革在教材作用方面,要求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从这一理念出发,教材编写上就有别以往,表现在我们思想品德教材上,内容少了,理性淡化了,道理隐性了。但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首先也是必须要了解教材,走进教材,梳理出教材的脉络,再进行教学设计。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对教材挖掘不深、不到位的现象,从而教学设计方向出现偏颇,导致教学效果不高。只有知道教材编写的本意,理清教材编写的脉络,明白教材编写留有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素材、拓展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祝福青春》一框,就教材内容来看,就那么两段、不足十行的字,如何完成四十分钟甚至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这首先就要看教师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教材了,也要看教师是否弄清教材的本意、悟出教材的新意来。有的教师只用十几分钟就完成了教学,有的教师却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从教师用时这个角度来看,对教材理解不同,教学的结果就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了。 三、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防止形式冲淡内容的现象发生。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体验过程,力求通过学生体验来感悟所要认识的道理。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们都能达成通过活动实现这一目标的一致认识。但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出现了,那就是活动的量过大,或者活动流于形式,没有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大赛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更是形式多于内容、形式重于内容。比如课上要安排学生表演小品,临时给内容,临时编排,即兴表演。这种形式旨在通过临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锻炼胆量等等,但表演完提出一个问题,不等学生思考,就要求学生来回答。学生或直言没有想好,或磕磕巴巴,或应付了事。然后老师就非常肯定的评价学生回答的很好,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某某知识点。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的设计,轻问题的设计。 四、要注意克服不同程度的四重四轻现象,不断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品味和实效性。 四重: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重预设,轻生成;重感性,轻理性;重课堂教学;轻课下导行。 初中思想品德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须课程。它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里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从课程性质和总目标,我们不难看出,这门课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上,重在理性的升华上,重在生活中的导行上。但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中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重感性,重课堂教学。由于传统的教师观,课堂上学生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往往不被教师重视,甚至轻视,而将自己在课下备好的“预案”“讲完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 三维目标任何一个目标都不可忽视,虽然知识目标是实现看不见、摸不到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载体,但绝不可以将实现知识目标作为教学的全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这个活动达成哪个知识目标?活动与知识目标实现无缝对接的“桥梁”是什么?用什么方法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