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探讨(附31例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探讨(附31例报告)
秦荆峰 赵根所(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目的 探讨钡剂灌肠小儿肠套叠手法复位方法。方法 左手4指按压肠套叠部位,用力要适中,向下压入3cm左右,手指向梗阻端前推2—3cm,持续2—3分钟,可重复数次;当梗阻端位于回盲瓣处,左手4指指尖在梗阻端外侧方向下压入3cm左右,向内侧推。结果 肠套叠经手法复位成功30例,1例未成功,成功率96.8%。结论 正确的手法复位方法能明显提高肠套叠复位成功率。
【关键词】钡剂灌肠 肠套叠 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163-01
小儿肠套叠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冬、春两季,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可触及包块,钡剂灌肠是肠套叠确认和复位的重要诊断治疗方法,必要时辅助手法整复能提高复位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钡剂灌肠确诊为肠套叠和辅助手法整复31例。其中男性27例(87%),女性4例(13%),发病年龄为6个月至4岁,发病时间3—48小时,临床主要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
2 材料及方法
2.1材料 岛津500mA数字胃肠机 双腔气囊导管
灌肠桶 医用硫酸钡稀释剂1000ml
2.2方法 立位腹平透排除消化道穿孔后,经肛门插入双腔气囊导管,向气囊内注入空气30ml,然后回抽使气囊堵塞肛门,将灌肠桶放置在离机床高60cm支架上,随后给大肠灌入硫酸钡稀释剂,钡剂接近梗阻部位出现“杯口状”、“钳状”或“球形”充盈缺损及弹簧状皱襞时,肠套叠诊断确立,此时点片保存资料。继续灌肠梗阻端向前移位,持续10—30分钟,钡剂未进入小肠时,此时使用手法复位,穿好防护服,用左手4指按压肠套叠部位,用力要适中,向下压入3cm左右,手指向梗阻端前推2—3cm,持续2—3分钟,可重复数次。当梗阻端位于回盲瓣处,用左手4指指尖在梗阻端外侧方向下压入3cm左右,向内侧推,当钡剂进入小肠,肠???叠复位成功。
3 结果
本组31例肠套叠采用X线数字胃肠机作钡剂灌肠,经手法复位成功30例,1例未成功行手术复位,成功率 96.8%。
4 讨论
4.1肠套叠发病原因探讨 婴幼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肠套叠,可能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肠蠕动紊乱所致。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病毒性肠炎引起高胃泌素可能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发病原因之一[1]。母乳中含有大量的生长抑素,小儿添加辅食摄入乳汁减少,或乳汁成分的变化也可使这一时期小儿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出现下降,使胃肠道处于高功能、高反应状态,而肠套叠正好发于这一阶段,提示生长抑素含量变化可能与本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2]。
4.2肠套叠的诊断 肠套叠有典型症状即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诊断并不困难,少部分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病史不详细,诊断较困难,特别是发病早期血便,腹部包块两个主要症状,不具备时而被忽略,临床行钡剂灌肠检查可以确诊。
4.3肠套叠的治疗:(1)适应症:经钡剂灌肠整复有引起肠穿孔的危险,所以必须掌握其适应症。肠套叠患儿一般情况可,无腹膜炎、肠坏死、肠穿孔等X线征象,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均可以用钡剂灌肠进行诊断和治疗。如临床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肠套叠时间超过48h,应慎重。(2)钡剂灌肠压力及整复方法:钡剂灌肠压力视病情而定,正常为5.9—11kpa(60—120cmH2O)。套叠复位时间多需10—30分钟,复位率约80—85%[3]。当上述过程未复位成功时,使手法复位,手法整复按摩的正确应用,可提高整复成功率,按摩方向应逆着套叠方向进行,用力应轻柔、切忌粗暴,与空气灌肠对比,后者不能发现小肠套叠,不易发现肠套叠诱困,肠套叠复位后大量气体进小肠,迅速腹胀可导致患儿呼吸困难,窒息和呕吐[4]。整复成功后,禁食4—6小时减少肠蠕动,避免复发。
总之,钡剂灌肠是安全、有效,快速和首选的肠套叠确诊和治疗方法,辅以正确的手法复位能明显提高复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宋翠平,牛爱国,陈莹.病毒性肠炎、高胃泌素血症与小儿急性肠套叠病因的相互关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5):423—425.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世界现代设计史ppt【第四章】王受之、 陈鸿俊.pptx VIP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pptx VIP
- 对称微分算子扩张问题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探索.docx VIP
- GB50193-93(2010年版)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pdf VIP
- 拖拉机及农机驾驶证复习资料题库(B).docx VIP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浙江专用)专题15议论文阅读综合(讲练)(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世界现代设计史ppt【第二章】王受之、 陈鸿俊.pptx VIP
- 定向行走理论试题分析及答案.doc VIP
- 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