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第6至13讲)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科举 引言: 先介绍三首诗,是唐朝诗人孟郊在不同年份所作: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花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落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再下第》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孟郊,湖州武康人,从小家境贫寒,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作为一个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落泊文人,他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求得一官半职,但是当他远赴长安应进士试时,却一而再地遭受失败,直到第三次才算顺利考中。 上面三首诗描写的就是他三次应试后的 不同心态。 孟郊第一首《落第》诗,写他所看到的春天的花,不是欣欣向荣,而是花上加霜,这使他感到自己被社会所遗弃,内心像是刀割似的难受。 第二首《再下第》诗,写他泪眼看花,彻夜难以入梦。 第三首《登第》诗就完全不同了。诗人由大悲转为大喜,由失意转为得意,于是奋笔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从中可以想象出他当日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是何等地热情奔放,神采飞扬。 从孟郊的这三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科举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是多么重要,它是古代的读书人改变命运、飞黄腾达的一条重要途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读书人十年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就是希望通过科举换取功名。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一、科举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1、西周的贡举制 古有乡举里选之说。 《周礼·地官·乡大夫》讲到三年举行一次大比,以考查乡人的德行道艺,选拔贤能的人才。 《礼记·王制》提到“乡论秀士”,经过逐级选拔,有所谓俊士、进士等名称。 《礼记·射义》还提到诸侯贡士于天子。 这些说法虽然不能完全证明先秦确有贡举制度,但是后世科举制度上的一些做法和用语, 却是来源于这里。 2、春秋战国“养士”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条很重要的选官之道,便是“养士”。 国君和贵族公子常常把有学问、有才干的人供养在自己身旁,并随时从这些人中选取适当的人才,派任官职。 当时的所谓“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门下各有食客(也就是“士”)数千人。 后来国君们发现,只要有官做,天下能人多得很,不必另外用闲米来养;而非国君的养士,则由于对国君会形成威胁而渐渐被禁止,养士制度也就消失掉了。 3、汉代的察举制 汉代为了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的制度。 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 公元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先河。 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 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 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 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是察举分岁举和诏举两类。 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科目有孝廉和秀才。 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其出路是到中央任郎官,然后再由郎迁中央或地方官吏。 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 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茂才由州推举,所以人数比孝廉少得多。 茂才的出路大多充任地方县令,比孝廉任用为重,但名额少。 诏举,是由皇帝下诏察举人才,是临时性的特科。 其特点是:诏举常在灾异之后举行。诏举人数不限,由诏令临时规定。诏举科目很多,也不固定,能把有专门才能的人推举出来。 无论岁举孝廉、秀才还是诏举贤良文学,到中央以后均需经过考试。 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 对策多用于考试举士,射策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 汉昭帝以后,举士包括多方面的人才,东汉承袭旧制。 一般说来,西汉以举贤良为盛,东汉以举孝廉为盛。但是东汉桓帝、灵帝以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可见当时的察举已经很滥了。 4、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而最早实行的。 各州郡设置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 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5 We’re family 第1课时(Get ready)(课件)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中国民间传说:田螺姑娘.ppt
- 医院岗位风险分级监管制度.docx VIP
- 八年级班级工作计划第一学期.pdf VIP
-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硅片加工表面抛光.ppt
- 正大猪三宝饲料推广会流程和操作实务.ppt
-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安徽省医学会(发布时间:2016-01).pdf VIP
-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填表说明.doc
- TASCAM达斯冠专业音响CD-RW901MKII说明书用户手册(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