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DNS-Cl法 实验报告.docVIP

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DNS-Cl法 实验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DNS-Cl法 实验报告.doc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题目: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DNS-Cl法 姓名:余振洋 学号:200900140156 系年级:09级生科3班 同组者:张刚刚 时间:2011/4/1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DNS-氨基酸制备和鉴定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的操作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荧光试剂5-二甲氨基-1-萘磺酰氯(5-dimethylamino-1-naphthylene sulfonyl chloride,Dansyl ch1oride,简称DNS-Cl)在弱碱性(pH9.0 左右)条件下可与氨基酸的α-氨基反应,生成带黄色荧光的 DNS- 氨基酸。 DNS-氨基酸可用聚酰胺薄膜层析法分离,所得层析图与DNS-标准氨基酸层析图谱相对比,可借此鉴定样品中氨基酸的种类,用此法鉴定蛋白质N-末端氨基酸比FDNB法灵敏100倍,仅 10-10~10-9mo1样品即可检出,产物也比DNP-氨基酸稳定,且操作简便、快速。 DNS-Cl在pH值过高时,会水解产生副产物DNS-OH,反应时如下: 在DNS-Cl过量时,又会产生DNS-NH2,反应式如下: 在紫外光照射下,DNS-OH 和DNS-NH2 产生蓝色荧光,而 DNS- 氨基酸产生黄色荧光,可彼此区分开。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离心管 紫外灯(波长254nm或265nm)。 37℃恒温水浴。 电吹风。 层析缸(10cm×20cm)。 毛细管(点样管)。 聚酰胺薄膜。 容量瓶(100ml)。 移液管(2ml)。 培养皿,移液枪,移液管。 2.试剂: ①DNS—Cl丙酮溶液:称取25mg DNS—Cl溶在10ml丙酮中。 ②展层液:甲酸∶水=1.5:100(V/V)。 ③氨基酸样品:标准丙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以及混合氨基酸液。 四.【实验步骤】 1.DNS-氨基酸的制备 取4只离心管,分别加入标准丙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及混合氨基酸30μl,再各加入DNS—Cl丙酮溶液30μl,混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存1h。 2.点样 取聚酰胺薄膜一张,在距离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在直线上取间距1cm的四点,作为点样原点。用毛细管取上步制得的DNS-氨基酸液进行点样,点样直径不超过2mm,重复2—3次,每次点样后用冷风吹干再点下一次,吹干。 3.展层 将上述聚酰胺薄膜光面向外卷曲(两边不接触)外扎以牛皮筋,直立于盛有 展层液12-13ml的培养皿盖或10ml的培养皿底中,盖上500ml 烧杯。当展层剂上升到距离顶端大约0.5cm时结束,取出,冷风吹干。 4.结果观察 将聚酰胺薄膜置于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区分DNS-氨基酸,DNS-NH2与DNS-OH,用铅笔在黄绿色斑点边缘轻轻画图做记号,将样品图谱与标准图谱对比找出各种氨基酸相应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 1.在DNS-氨基酸制备时,DNS化必须在碱性条件下(pH9.0左右)进行,否则会有很多副产物DNS—NH2或DNS—OH产生。 2.点样点要小、圆、量要适当,否则拖尾,因此毛细管要细,头要平,点上后立即拿开,样品浓度要合适,聚酰胺薄膜要选择优质的。点样直径不宜超过2mm,点样后立即吹干,同时点样力度不宜过大,防止把薄膜穿透而影响最终结果。 3.点样点间距不能太小,以免相互干扰;点样点距薄膜边缘不能太近,否则会产生边缘效应。 4.每次点样后,立即吹干,才可进行下一次点样,否则液体扩散,点样面积过大,影响展层效果。 5.展层剂液液面要低于点样点,但也不能太低。 6.紫外光对人体有害,因此要尽量缩短在紫外灯下的观察时间,注意不要把头伸到灯下观察。 六.【实验结果】 1.绘图 图一 DNS氨基酸聚酰胺薄膜层析结果(1. DNS-Ala 2.DNS-Phe 3.DNS-Lys 4.DNS-双-Lys) 2.Rf值的计算: Rf= 注:上式中x代表色斑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Y代表展层剂前缘至原点中心的距离。其中,Y值经测量,统一为5.7cm。 在混合氨基酸中: 1. 对于丙氨酸:X1=3.50cm , 则Rf1 =0.61 2. 对于苯丙氨酸:X2 =1.50cm ,则Rf3 =0.26 3. 对于赖氨酸:X3 =0.90cm ,则Rf3 =0.16 X4 =4.50cm ,则Rf4 =0.79 各个标准氨基酸与混合氨基酸中的对应成分Rf值相同。 七.【结果分析及讨论】 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出:混合氨基酸中同时含有赖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三种氨基酸。 同时可以看到,薄膜上代表同一氨基酸的荧光点的位置并不完全在同一水平线上,而相互有错落,造成这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