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杰昂.米罗艺术生涯的规律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杰昂.米罗艺术生涯的规律性   [摘要]20世纪的美术发展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形式。超现实主义的出现是建立在创造前人所不知道的感觉,是一种超越绘画,把自动写作思想搬进绘画,摆脱一切人类限制的绘画流派。人类在观念上如此剧烈的转变必然要在绘画中反映出来,超现实主义正是适应这个迫切要求而产生的。   [关键词]杰昂#8226;米罗;艺术生涯;超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92-02      杰昂#8226;米罗的艺术生涯是一首美丽的回旋曲。他的一生在寻找本我、实践本我、达成超我的过程中,探索着“自我”与绘画的关系,并完成了一个画家对于心灵最终的回归。   电影理论大师麦茨曾说过:“本我如果不随身携带着它的超我,它就不能享受幸福。”而要达到“携带超我”该有多难?寻找本我的路途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达到超我则更像是探寻深藏地下的列楚基耶洞。[1]米罗的艺术生涯就如穿梭于高峰和深洞间的乾坤大挪移,其艺术成就的高峰一望便知,而他追寻深藏于内心的列楚基耶的脚步也未曾停歇。   西班牙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这也注定了生于此地的米罗浪漫主义的艺术生涯。“米罗一生多产,画风如一而又有多样变化,以无与伦比的复杂性到极有魅力的单纯性,从具象简化到高度抽象,从几何形到有机形,从微观到宏观,从西方传统到东方精神,从经验世界到超验世界,从地道的原始性到十足现代感……”[2]尽管米罗的艺术语言是丰富的,但纵观他的作品,还是能够看出一些规律性。本文暂且将米罗的艺术生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寻找本我、实践本我、达成超我。      一、寻找本我   米罗从小就开始学习素描,1907年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并在1913年进入圣卢克艺术中心。他的艺术生涯真正的起点应该是在1913年之后,此后,他血管里流淌的艺术天性,使他如饥似渴地追索着过往大师们的激情痕迹,看似他在模仿学习,实则仍是听从着内心天性的召唤。   有人说,青年时代的米罗是“野兽主义”的,这不够全面。事实上,纵观其1917年前后的一批作品,可以看出,早期的米罗先后受到塞尚、凡高、野兽派以及立体主义的影响。以约作于1916年的《存活着的玫瑰》为例,对比塞尚的静物画,可以看出塞尚对他的影响。而1917的作品《E C 里卡肖像》更是糅杂了凡高式的线条、野兽派的色彩以及新艺术运动中的灵感源泉之一 ――浮世绘。1919年的作品《持镜裸女》体现了立体主义对米罗的影响,在同期的《站立的裸女》中,我们更是很容易找到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子。因此,1912年弃商从画之后的几年是米罗历经寻找本我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即借鉴学习大于自我表现。   1922年是米罗艺术生涯的转折期。此后,他的兴趣转向了卢梭式的原始主义。虽仍是受到前人影响的转向,但卢梭绘画中的特殊气质,或曰“降低群体规范的技术性以凸现个体精神的主动性”[3]给米罗其后的创作以很大的影响,看似他笔下表现的是类似于卢梭式的幻想、古怪、神秘的氛围,但却已经开始融汇了米罗与生俱来的西班牙式的浪漫和热烈,正如他1922年的作品《农场》,夹带着原始主义的神秘和超现实主义的天马行空,同时也有着米罗特有的气质,而这也正是米罗“表现大于借鉴”的起点。   早在1919年,米罗便先后结识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并在1924年前后画出了《耕犁过的田园》和《哈利奎狂欢节》,这两幅作品甚至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宣言”。但是尽管被布勒东赞为“或许是我们中间最彻底的超现实主义者”,米罗仍坚定不移地向着“米罗式艺术生平轨迹”抛物线的最高点前进着。    1928年出游荷兰,宣告了米罗艺术生平第一个阶段的结束。在《荷兰室内1号》和《荷兰室内2号》中,我们已经完全能够找到属于米罗自己的话语方式,感受到米罗进行创作时的激情,而后不得不感叹,当一位画家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那种力量大到可以将整个世界圈进全然本我的领地中。      二、实践本我   1929年是米罗人生中承上启下的一年,他结婚了,并抛出了“谋杀绘画”的激烈言辞,他声称要回到远古时代,像原始人在洞窟里一般快乐地涂鸦。这一年,米罗36岁,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这个阶段正是进入成年期后体力、灵敏度、反应能力、手工技能等都处于最佳状态之时。20世纪30年代初,米罗创作了《结构》和《实物一绘画》类装置性作品,实践着“谋杀绘画”的口号,亦像是实现自我模式前的热身运动。   米罗1933年的一组无题系列作品中,自由的形体、奔放的构图中完全是米罗式的色彩和线条,他看似在追求一种完全生发于天性的意趣,事实上,他已经慢慢构建起一个知性化的“米罗式符号系统”。虽然他在此时想要谋杀绘画,实际上却已筑起了自己绘画世界的高楼大厦。因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