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阳,探访龚自珍最后的足迹
老运河穿越的历史名城丹阳,自古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代不乏人。
暮色微茫中到达丹阳,在老运河边的旅馆住下,买来地图、文史资料和地方志,联系上当地一位民间文史工作者,他在电话里明确告诉我,当年龚自珍暴毙的那座云阳书院,就在如今市区育才巷2号的实验小学。
对于龚自珍――这位深为毛泽东心仪的晚清狂士的具体死因,晚清吴昌绶在《定庵先生年谱》里虽没敢明说,但文字间的春秋笔法还是相当明显,细心人应该不难看出。该书“道光二十三年”条下称:“春就丹阳云阳书院讲席……七月至丹阳,馆于县署,八月十二日暴疾捐馆”。其中“暴疾”二字,就很值得玩味。
另外,从杭州到丹阳,差不多已是江南运河的全程,当时搭船走一趟约需4天,这已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要是在宋代以前,时间起码要多耗费一倍以上。据《定庵先生年谱》所载,龚的正式任职日期是该年正月初三,但中间因其父亲去世回家奔丧,料理后事、安顿家小、探望朋友,前后用去了几个月,因此七月下旬顶着酷暑赶过来的这一次,已是第二趟了,没想到才呆了几天就横遭不幸,将性命白白丢在这里。
练湖,历史上运河的蓄水池
丹阳在古时候的概念比今天要大,至少现在镇江的一部分都是它的地盘。秦设天下三十六郡,其中也有个叫丹阳郡的,因此一般人容易把它们搞混。其实那个丹阳跟这个丹阳不是一回事。《汉书?地理志》称“曲阿,故云阳,莽曰风美”,可知那时它的地名还不叫丹阳,叫云阳、曲阿,行政上归会稽郡管辖。
第二天早晨,坐上三轮车去育才路,在靠近城西的一条偏僻小街上找到了当年的云阳书院所在地。踩车的老头告诉我,如今这里环境不错,设施也全,是当地最有名的贵族学校,教学质量在整个镇江都排得上号,难怪家长们铁了心要把孩子往这里送。但其中是否也包含着龚自珍知名度的因素,就不得而知了。
出来后,顺道去看了现已被辟为公园的子城,那里就在学校过去不远处,傍着当年的运河故道马林辰溪。我个人认为,真正的秦始皇凿的徒丹运河,应该就是这一条,而现在南边的京杭运河主道,则是隋炀帝时代的杰作。
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是练湖。在我个人的运河词典里,关于这座古城,最感兴趣的词条或许只有两个,一个是云阳书院,另一个就是练湖,其实丹阳在运河历史上的名气,也主要是因为练湖。虽说西晋广陵相陈敏引西北高骊、长山诸山之水圈筑成方圆四十里的练湖,做下了这件善事,目的只为当地的防洪灌溉。但大约从唐朝起,随着国家水上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人工河流的运河,水源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于是,向江南运河供水,俨然已成为练湖的主要
功能。宋代于京口、奔牛、吕城三处建闸,由于中间常州至丹阳一段地势高仰,它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在当时,一旦运河水枯,航运就会中断,除非老天帮忙多下几场雨,或者从附近蓄水湖调水调剂,则别无他法,因此民间有“湖水一寸,漕河一尺”、“七分济运,三分灌田”的说法,绝对是有根据的。
到了明代中晚期,因练湖本身的水源也成了问题,江南运河在到了常州后,不得已只好重走由奔牛到江阴的老路。到了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漕运全面停止,由于自然淤积,加上富室豪族乘隙侵吞,这座运河上的大水库终于开始衰竭,慢慢退出了水利学家的视线,1949年后被改成农场,搞围垦造田。鼎盛时超过四十里的湖面,现已成为工业区和豪华住宅群的最佳用地。据《练湖志》记载,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当年应好友蒋道枢之邀作丹阳行,出门前问:“练水烟波尚无恙否”?蒋皱着眉头说:“沧海桑田,今曲阿不复有湖矣!”陈问原因,方知那时地方官员因完不成国家税收任务,便沿湖开垦农田,招佃户耕种,导致其蓄水面积一年比一年缩小。
云阳书院,龚自珍的短暂之旅
公元1839年春天,龚自珍突然离京,连老婆孩子都顾不得带上,只身匆匆出走,这一向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难解的谜团,甚至有人把它说成是清代三大奇案之一。晚清以来,一种主流说法是他跟道光侄子媳妇福晋、才女顾太清有染,偏偏这美女的丈夫奕绘是位有西方作派的王爷,懂得尊重妻子的感情,既不支持也不干涉,在那时算是很难得了。但几年后奕绘先生不幸患病身亡,龚、顾二人持续多年的精神通奸一下失去了庇护,情势就很快急转直下了。奕绘的长子载钧(奕绘前妻妙华夫人所生)内心积压多年的愤怒开始爆发,他先是以祖母绵亿夫人的名义,随便找个借口就将自己的后母逐出家门,然后集中精力对付龚。
从龚自珍《乙亥杂诗》中“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这首诗来看,幸亏有人事先传递了消息,他才得以从京城逃脱。在了解这样的背景后,就不难理解龚当初“不携眷属?叽樱?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部以行”,如丧家之犬匆匆逃离北京的狼狈相了。至于一会儿走陆路,一会儿走水路,像跟人玩捉迷藏似的,我的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