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宁都体验客家竹篙火龙节,讨个来年的吉彩
火龙虎进村,生子生孙;火龙虎进屋,发财做屋;火龙虎进灶前,老年转少年……
――江西宁都南云村竹篙火龙节歌谣
风雨客家,传统赣南
这个中秋,我们跋山涉水去客家摇篮――江西宁都感受客家竹篙火龙节。客家人,原意指作客他乡之人。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分支族群,是汉民族中最具地缘性的群体,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客家先民本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等原因大举南迁。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延续不绝直至清末太平天国,历时1 500余年。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以及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家文化的主体是汉文化,它更多地保持着汉文化的基本特征。“草鞋脚上,灵牌背上”,这既是客家人饱经风霜,流离颠沛的生活写照,也是客家人敬祖祀宗,慎终追远的心声反映。
客家民系分布很广,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主要聚居地。以赣州为典型。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为江西18个纯客家县之一。宁都建县始于三国,是早期的客家摇篮。中原汉人唐宋时期南迁进入今赣州一带,并逐渐向闽西、粤东推进。现在宁都全县客家姓氏1 30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
中秋,竹篙火龙祭先祖、兆丰年
我国很多地域如香港,广东,皆有中秋舞火龙传统,但尤以宁都北部洛口乡南云村竹篙火龙节古韵犹存,令人耳目一新。南云村位于宁都县北部山区,以卢氏家族为主,现传有7房卢氏。关于火龙节的由来,民俗学者将当地火龙火虎斗邪魔的传说还原如下:在很久以前的某年八月,瘟疫流行。村民举行祭祀,祈求天神庇佑。危难之际,两位自称名为火龙、火虎的兄弟来到南云,点化村民,教村民从山上砍来艾草、竹枝在傍晚时分于房前屋后点燃。后来瘟疫散去,南云焕发了生机。村民为了纪念两兄弟,在村中建起了火龙庙,常年祀奉火龙、火虎诸神,并在每年中秋节期间举行隆重的禳神活动,包括游火虎、游火龙、请神看戏等等。当地人把传统的中秋节称为“竹篙火龙节”,又称“游火龙节”,延续至今。
竹篙火龙节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即游火虎、社戏表演与游火龙。
场景1:游火虎
时间:一般在农历八月初十一至十五期间,时间不固定。
游火龙是南云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活动。游火虎由火虎手完成,传统火虎手的选择非常严格,要在卢氏宗房内各选出7名10岁左右的男孩,组成7个“火虎”队,每队设一个领队。火虎手每人手持一个用竹和稻草扎成的半圆形的道具,并在其上插数十根点燃的线香,形似虎头。傍晚时分,各队分头在本房各户疾速游闹送吉祥。在火虎队快到时,各家会燃放鞭炮迎接。每到一家,领队先颂一句吉语,其余儿童马上跟进。被祝福的人家喜笑颜开,总要给火虎手们回些吉礼、红包、线香、鞭炮、果品等均可,一般以内装有三、五元钱略表心意的红包为主。火虎队游完一家再接着下一家,直到把本房各家全都闹完。
场景2:扎竹篙、游火龙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下午4时左右开始扎竹篙及相关准备,约晚上8时右游火龙
游火龙是整个节庆的彩头和最具看点的地方,活动由卢氏家族主办。农历八月十五日下午四时许,卢氏七房分成七组开始扎火龙。每组做7条共49条火龙。每条火龙用两,三丈多长的巨长毛竹制成。毛竹上半段横扎着一层层的竹枝。等到傍晚6时左右,将山茶油、菜油烧热,将纸卷醮油,之后再将这些纸卷做成的“火把”扎在竹篙上。南云的火龙朴实无华,既不同于埔寨火龙的花俏、张扬,又不同于成都洛带火龙的写实。这些被浸泡过的火把燃点低、易燃烧,但又不易引起火灾。扎好后的毛竹成飞龙状,全都抬到卢氏家庙和火龙庙前的大坪上。
晚上8时许,游火龙活动开始,点好的火龙再由一名火龙手竖起。竖起的49条火龙,先在卢氏家庙(卢氏主祠堂)前的大坪上有序的游动,以示祭祖。接着按照各班分开,各自抬着自己的7条火龙回到分房宗祠前祭祀。队伍中掺杂着儿童和乐队,他们敲锣击鼓吹唢呐,金乐齐鸣,和着不停的鞭爆声,使得气氛既庄重,又热烈。火龙队伍快步前进,他们所到之处,带来一片光明。火龙上时不时的有没扎紧的小火把掉在地上和人们抛在地上的小火把,这些如同星光点点,汇成一条长龙。看着节日盛队,闻着轻烟缭绕,看着火龙通天,品着古事重演,挨着人群簇拥,触着从火龙上掉下来的火把,时惊时乍,时躲时闪,与同伴时挤时撞。这晚,观看火龙节者人山人海,除本村男女老少外,尚有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更有外地游客纷来沓至。人们兴高采烈,整个南云沉浸在一片忘我的热烈气氛之中。49条火龙分别游到各房祠堂前,将火龙斜靠在祠堂墙上,任其熄灭。
场景3:社戏表演
时间:农历八月初十至初十六凌晨
前奏:社戏表演以采茶戏为主。八月初十上午社戏表演开始之前先“打八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