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现场去――新闻记者的成才之路
我是在全国第五届舆论监督研讨会上认识“卧底记者”石野的。他中等的个子,两道剑眉,小平头,挺直的腰板,不俗的谈吐。分手时他送我一本自己的长篇传记《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读罢全书,我对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年轻记者油然生出一片敬仰之情。其实,在此之前,石野还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卡帕记者丛书”中重点推出过《卧底历险――我的第四次死里逃生》一书。这个从海军陆战队走来的记者说:“我是一个未上过多少学的乡下青年,是一个没有文凭的小士兵,在社会的锤炼下,成长为一名以笔为枪以新闻为毕生事业的记者。”已经有许多文字工作者、学者和专家介绍、评价过这个被人称为侠客记者、卧底记者、正义记者的传奇人生和不凡经历。作为一个补充,我这里只想简略地谈一下从石野身上读到的一种感悟:到现场去――新闻记者的成才之路。
世界各国招聘记者,大致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新闻传播院校毕业生中遴选,一个是直接从社会各种“写匠”中发现。石野走的就是后一条路子。“我没有文凭没有背景,面对陌生而喧哗的城市,赤手空拳打天下,梦想过上美好而体面的生活,也想让自己的青春和梦想更加绚丽,但除了热血和憧憬,除了心头那挥之不去的美丽梦想,我一无所有。几经挣扎和拼搏,我这个从没进过大学校门的农家子弟,终于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政法记者。”对记者这一行当,不同的入行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大凡从校门到传媒门的学生记者,多数人设想得很浪漫,很潇洒。“相机胸前挂,信步走天下,今朝名记者,他日大作家。”但在实际工作中摸爬滚打几年之后,这种念头会烟消云散。请听听石野是怎么说的:“人生是快乐的,但人生又是痛苦的。作为一名直面人生,直接调查许许多多虚伪、冤屈、凶恶、丑陋和邪恶的记者,我们的心灵深处不仅要忍受着那一幕幕血淋淋的折磨,更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危险。我觉得危险无处不在。但我总看到,在危险的深处,隐藏着正义的火焰。”这种正义的火焰,就是指点着、支撑着每个有良知的记者去勇敢地充当侠义之士的力量。也是这个石野,讲了这样一段肺腑之言。他说:“是的,我并非像曹雪芹、鲁迅、尼采等思考型的作家,我只是一个记者,并无半点戏弄人生之意。现在,为了要说出真相,为了那些仍未了结的案件,为了那些结了案仍没有解决问题的当事人,为了那些我无能为力的人性尊严,我只有通过那些为弱势群体呼吁的文字才能表达我作为一名政法记者的感叹。”
正是出于这样的良知,出于这样崇高的社会使命感,石野才会出生入死,视子弹为纸屑,在十年时间里,贡献出各类文章4000多篇、300多万字,并出版了一批报告文学和小说、传记作品,终于成为中国的畅销书作家。
记者行业里有一句经验之谈:脚板底下出新闻。只有到现场去,才是记者真正的成才之路。胡乔木同志曾对记者的产生做过这样的分析:“为什么要有记者?人生活在社会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职务或职业?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其根本问题是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消灭以后,还有生产问题,所以社会问题根本上还是生产问题。生产斗争以及围绕生产,产生了种种经验,对于这些经验,有加以宣传之必要,于是,有人自告奋勇,或被指定介绍这些经验,使世人周知,特别希望与他利益相同的人,根据这些经验办事,这就是记者产生的根本基础。”(胡乔木:《记者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71页)很明显,报道这种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的经验,记者是必须到第一线、到现场去的。所以石野以“到现场去”命名他的中国舆论监督报告文学三部曲的第三本书的主题,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学理的高度。
业内把记者到现场去,视为记者成才之路,有许多精彩的论述。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直观现象的追逐者和永不疲倦的探索者。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真相的挖掘者和社会财富的探宝人。有人说,记者有十足的好奇心,渴望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以及渴望迅速捕捉到这件事的第一手材料。有人说,记者是调查研究的职业工作者。还有人说,记者是社会活动家。石野就是这样,他视现场为刀尖,为风口,他乐于在刀尖上舞蹈,在风口?t望。“我站在刀尖上,开始一种锐利;我站在风口上,开始一种审视。”
据我观察,石野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也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如果去经商,去当老扳,也许早已挣得盆满钵满。但他至今仍是一个穷文字匠。漂泊京都的他常常受到生活的煎熬,受到各种压力、威胁的冲击。但他对这一切笑而置之。“尽管我至今是一位没有编制没有任何保障的流浪记者,但为了我热爱的新闻事业,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悬崖,我都会勇往直前,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这种高姿态,于石野当令人肃然起敬,于我们则当思考我们的新闻体制应有哪些作为。如今“北漂派”在京城,“南飞族”在珠三角已不在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