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嘉定坊流淌千年的嘉州古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山嘉定坊流淌千年的嘉州古韵   乐山本为古蜀国旧都,在历史上又曾以嘉州、嘉定命名,名称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承载了人们的美好祈望。   从地理上看,岷江、大渡河、青衣江3条大河在乐山汇流,峨眉仙山雄峙于后――名山大川的钟灵毓秀造就了乐山的别具一格与厚重人文,也在此遗留下了著名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如今,这座山水之滨的城市正转过身来,开始重新追溯三江汇流的激越,重拾千年文脉记忆,而还原古城“嘉定坊”,或许就印证了乐山人的某种守望。      寻踪古嘉州      岷江淌过成都平原的时候,水势还算平静,但来到青神之后,因为两岸峡壁高耸、河道收窄,水流便湍急了起来。   江水在乐山大佛前弯出一个巨大的“S”形――这段长仅8公里的江面又名 “平羌江”,也有“平羌小三峡”的称谓。相传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蜀相诸葛亮集结兵马在这段峡道中,一鼓作气平定了羌人,该地由此而得名。北周宣政二年(579年),关于这片土地的文字中开始有了“改嘉州置,治平羌县(今乐山市东北)”的记录,乐山的前身――嘉州,终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乐山的开端是在巴蜀时代,它曾为蜀王开明部落的故都。而蜀王开明九世不乏远见,他看中了成都平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于是将都城由乐山迁往成都。此后,乐山在古蜀国的地位更像是长安之于洛阳,日本京都之于东京一般。   公元前4世纪秦灭蜀国,因为乐山地处成都以南,遂定名南安。秦人攻陷古蜀国后在成都建起两座军事基地,一为冠城,二是少城。接着他们便展开了对成都居民的屠杀,虽然战火也曾经波及到乐山,但幸运的是,乐山并未被完全毁灭,蜀文明的火种最终保留了下来。   时间并不是框定在玻璃罩中左右摇晃的西洋钟摆。隋大业二年(606年),嘉州并入眉州,次年改为眉山郡。直到唐武德元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又将它改称嘉州。此后,嘉州又在犍为郡、嘉州之间变换。直至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嘉州升为嘉定府,而这也成为公元2011年春节惊艳亮相的“嘉定坊”的最早历史参照。   位于乐山大佛景区入口处的嘉定坊,由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在保持原有旅游形态的基础上,大手笔投入1亿资金,以乐山历史上的“青衣神”古蜀王蚕丛文化、“缘起三江”码头文化、元明清嘉定府格局、三江汇流乐山大佛文化、历史风云人物等文化脉络为蓝本,全都浓缩在总占地94453平方米的古街区内,再造一个融汇古今的“嘉定坊”。街区不仅是千年嘉州文化的简单浓缩,酒吧、咖啡、西餐等现代时尚元素与楼宇、戏台、嘉州画院等古典气息交相辉映,视为“时尚轮回”,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再镶一枚明珠。   古嘉州在历史长河中以这样的方式传承了下来。只有那些哗哗作响的水声和安详端坐的大佛石雕,给流淌的时间画上了注脚。      嘉定坊:缘起“三江”      如果说嘉定坊欲重拾千年嘉州古韵,那么我们的话题就不能不回到本文的开篇――三江汇流。在嘉定坊的入口处,有个雕塑叫做“缘起三江”,这三江,指的就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它们穿越雪山峡谷,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交汇在乐山大佛前。   “三江润嘉州,推窗见乌尤”,在三江交汇的两岸,北岸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乐山城,南岸是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矗立千年的巨大佛像,古韵悠长。   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主体。早在魏晋时期,峨眉山巅就有了佛教寺院。寺院建成后,周边其他寺庙也应时而起。而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坐像。   为什么要在此处建造这样一尊石像?故事还要从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说起。   古时乐山,江面上商船连绵、商贸繁荣。但是,每遇夏季汛期,江水直捣崖壁,凶猛的浪涛常把过往船只倾覆,船毁人亡的灾难时有发生。据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等资料记载,唐玄宗开年元年(713年),凌云寺里有一位海通和尚,不忍听闻频发的翻船死亡事件,决心募款兴建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借助佛的法力改变惨痛的局面。   海通是一个专诚忘我的人,他遍行大江南北募化钱财。动工不久后,地方官吏向他索要财物,海通自行挖掉一只眼睛,放在瓷盘里送交过去,最终“吏因大惊,奔走祈悔”。虽其间经受几次停工,但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下,大佛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大佛的头顶与凌云山顶平齐,石像足踏大江。一千余年以来,大佛阅尽人间春秋,经历太多朝代更迭,但依旧慈慧庄严,心旌不摇。   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里,中华文化在乐山大佛景区里有着极为厚重的沉淀,如码头文化、佛文化、青衣文化、名人文化等,其文化的多元复合及密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这些浩瀚的文化历史传承,并非南来北往的游客在匆匆间便可领略,其间正缺乏一个能让人坐下来慢慢品味的缓冲地带。   继海通和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