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电影中理性叙事的削弱与视觉奇观的兴起.docVIP

论当代电影中理性叙事的削弱与视觉奇观的兴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当代电影中理性叙事的削弱与视觉奇观的兴起   [摘要] 人类创造了视觉的象征符号,文学理论的研究正由“文化研究”转向“视觉研究”,这股强大的视觉转向潮流在当代的华语片中则表现为理性叙事的削弱和视觉奇观的兴起。   [关键词] 理性叙事 视觉奇观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所关注的重点是叙事和情节,长于塑造人物,重视电影的教化功能,对视觉性和视觉快感等因素比较轻视。而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在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中国电影呈现出由以理性叙事为中心向以视觉效果与数字技术为中心倾斜的趋势,可以称之为电影的一大转型。以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周星驰、吴宇森等为代表的导演,尝试新的美学原则,以其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影像风格和不同以往的商业策略,开创了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新局面。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在国际电影市场的空前成功,证明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中的视觉奇观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其后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功夫》、《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作品更是将这一转向推向极致。中国精湛高超的中国功夫、富丽堂皇的宫殿、鲜艳夺目的菊花阵容、声势浩大的宫廷之争、广袤无垠的沙漠、翠绿笔直的竹林……这一幕幕让观众过足了视觉瘾。由此可见,电影“视觉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势不可挡。      一、当代视觉文化的兴起      在人类的知觉系统中,眼、耳、鼻、舌、身,眼是第一。虽然人类的其它感官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视觉却总被认为是人类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本原。在与人类体重和身材、体积相似的动物中,可以断言,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比得上人类的视野领域宽广。虎豹远比人类凶猛,但如不攀爬跳跃,它们没有人类站着看得远。狐狼比人类狡黠残忍,但它们善于奔窜却圊于远眺,大象犀牛比人类看得远,但它们的重量和块头比人类笨重多了,人类灵活激动轻而易举能做的事它们却笨重掣肘无奈。当然,动物界里有比人能耐的,长颈鹿比人看得远多了,但它们看得远就是仅止于看得远本身,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意义。唯有人,唯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身上,视野起到了创造文明的作用。视觉,其感官系统完成和独立以后,逐渐变成了人类生物,性选择的第一需要,在我们常常下意识地、甚至是非理性地因视觉感受的“美丑”来决定我们情感和选择的好恶。根据原始文化的研究,原始人有时就在器物上画上一只眼来表示其内在的灵魂存在。中国最早的青铜饕餮,就是在素面上铸造两只大眼,表达了人心灵中对巨大的灵怪的恐惧。三星堆巨大的青铜面具,眼部作圆柱状,在北美印第安人的图腾面具上,眼睛也作此状。传说中的舜为“重瞳”,项羽乃是舜的后代,史书记载他也“重瞳”。古埃及有荷鲁斯之眼,那是借保护神鹰的眼,达到避邪去魔的作用。在人类的生存中,一方面人要与现实进行种种交流,另一方面人类还要与超现实的神灵力量进行对话,为了生存的需要,人类便创造了视觉的象征符号。   20世纪文学理论研究中曾有“语言学的转向”,紧随着又有了“文化转向”,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今变成了“视觉的转向”。图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存在事实。如在中国当代文化中,经典古籍的漫画化、古小说的插图化、文学名著的改编化(改编为影视作品),各种老照片、旧城市、黑镜头、红镜头的流为时尚,无处不在的视觉广告,都是这种视觉文化冲击的外在表征。在全球景观下,一个由摄影、电影、电视、广告和电脑网络所构成的视觉世界越来越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在西方,不少理论家们惊呼“图像”已然战胜了“文字”,认为“文字”屈从于“图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海德格尔认为,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时代”、“世界图像的时代”。丹尼尔,贝尔声称:“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詹姆逊则指出,在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和艺术的主要模式是时间模式,它体现为历史的深度阐释和意识而在我们所处的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和艺术的主要模式则明显地转向空间模式――一种以复制与现实的关系为中心。以及以这种距离感为中心的空间模式。他在一次访谈录中说:“我用时间的空间化把这两组特征(表面与断裂)联系起来。时间成了永远的现时,因此是空间性的。我们与过去的关系也变成空间性的了”:换言之,种种“类象”或“影像”的文化逻辑是一种空间意义的联系,它们将众多历时?的片段摊到一个平面之上,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纵深感。面对机械复制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和形象的垄断性推进,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象的社会》中,指出“景象”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而大胆宣布了“景象社会”的到来。影像的诞生是视觉文化生产的一大转折。麦克卢汉说:“电影的诞生使我们超越了机械论,转入了发展的有机联系的世界。仅仅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