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节肺结核PPT
临床资料 1名战士,21岁,复员找工作劳累后出现高热,伴昏迷7天,颈强直,入院呼吸困难明显, 急诊X胸片示:两肺野呈分布 均匀,密度均匀,大小均匀 的细小粟粒样结节样阴影。 发生: 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 人体抵抗力较强,少量结核菌分批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亚急性、慢性) 临床特点: 1)多见于成年人; 2)全身中毒症状较上者轻; 3)病情发展慢,但时好时坏; 4)典型X线胸片:呈“ 老中青”三结合(抵抗力较强时) 大小不一、新旧不一、分布不均,且以中上肺野为主 患者男性,工人,3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达38~40℃,以午后为著,伴有盗汗,无咳嗽、咳痰,以感冒治疗不见好转而来就诊。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 X线胸片示:两肺野见粟粒 样结节性病灶,两上肺野 病灶明显多于中下肺野。 1、发生: 1)原发感染隐性菌血症者,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内源性感染) 2)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外源性感染) 2、分为 继发型肺结核( Ⅲ型 ) 浸润性肺结核 空洞性肺结核 结核球 干酪样肺炎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X线胸片示:右侧中上肺野见斑片状及条索状密度不均匀 阴影,以右侧肺门部病灶密度较高,边缘模糊,左上肺野 可见少许散在的点片状阴影。反复痰抗酸染色涂片,3次阳性。 患者,男性,23岁,城市居民,因轻度咳嗽、咳痰3周 ,咯血丝痰3天就诊,伴轻度午后低热及夜间盗汗 浸润性肺结核 患者男性27岁,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4个多月。3次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纤支镜示:双侧支气管粘膜有黄白色点状病灶,活检:可见朗罕氏细胞。 胸部正位片:右侧第5肋间以上 可见斑片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 影,以肺门及内中带病灶居多 ,左侧第3肋间以上示斑片及点 状阴影,边缘尚清。 1、发生: 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强调正规化疗 2、临床特点: 1)病程慢性经过,恶化与好转交替; 2)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3)痰菌常阳性; 4)典型X线胸片: 厚壁空洞、广泛纤维性病灶、肺门上提、支气管播散、 胸膜肥厚、代偿性肺气肿; X线胸片:左侧胸廓塌陷,左侧肺野呈大片状阴影,内侧密度不均,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上升,广泛胸膜肥厚粘连,右侧肺野普遍透明度增高,右上示斑片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横膈低平。 患者男性32岁,拔河比赛后出现呼吸困难,问病史,近1月间断有全身乏力、夜间盗汗。 X线胸片: 左侧胸部自第3肋骨以下 呈外高内低均匀致密阴影, 左心缘及左肋膈消失。 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菌阴肺结核 骨关节结核 肾结核 肠结核等 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 分上、中、下肺野记述 诊 断 痰菌记录格式 治疗状况记录:初治、复治 肺结核的记录方式 诊 断 浸润性肺结核: 涂(+) 初治 分类 部位、范围 双上 痰菌 治疗史 治 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全程治疗 肺 结 核 教学目标 熟悉肺结核的分型 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定标准 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掌握肺结核的化学治疗原则 了解常用抗结核药物 熟悉肺结核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全球的流行趋势 全球近1/3的人曾受到感染 活动性病人2000万人 每年新发病例800万人 每年死亡约200万人,超过其他传染病的总和 1人/10秒钟死于结核病 世界九个区域中的结核病发病趋势 结核病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HIV感染和艾滋病的流行 来自结核病流行严重地区的大量移民 耐多药菌株的产生造成的防治困难 有关政府部门的不重视 对结核专业人员的培养不够 病因和发病机制 结核菌(抗酸杆菌) (1)需氧,生长缓慢 (2)多形性:细长稍弯 两头钝 (3)抗酸染色阳性 四不怕 干(燥) 冷 酸(3% HCl或6% H2SO4) 碱(4% NaOH) 四怕 紫外线 乙醇 湿热 抗痨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蛋白质:引起皮肤变态反应 多糖类:引起免疫应答 类脂质:与结核变态反应有关 菌体三种成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呼吸道:飞沫传播 消化道 皮肤 泌尿生殖道 感染途径 结核杆菌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力 变态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力 Koch现象:初感染和再感染的不同表现 原发感染 继发性结核 结核感染和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 渗出性改变:表现为组织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