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拍摄民族风情 构建和谐文化
[摘要]摄影家李芝庭长期生活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中间,拍摄了大量民族风情作品。本文以他的摄影作品为例,探讨了民族风情与民族民俗的联系与区别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民族风情;民族民俗;李芝庭摄影作品;和谐文化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75-03
李芝庭长期生活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中间,他痴迷于新奇、浓郁、别有情趣的兄弟民族生活,拍摄了大量民族风情作品。先后在喀什、乌鲁木齐、北京、大连、宝鸡等地举办过展览,出版过画册《新疆风情》(新疆摄影艺术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迷人的新疆》(中国画报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什么是民族风情,风情与民俗有没有区别?他曾有过疑惑和彷徨,经历过由模糊迷惘到清晰笃定的过程。这里,借着谈论他的作品,我想和作者、读者一起来探讨某些相关的问题。
一、民族风情大于民族民俗
民族风情一般是指某个民族所处地区环境的特征,生产、生活、工作的特征,风俗习惯的特征,也指人民的心情愿望、心理气质、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显著特色。
民族民俗一般是指某个民族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点、传承特点、变异特点的最具体、最生动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心态。主要表现为饮食起居、服饰冠履、恋爱婚姻、生养丧葬、占卜禁忌、宗教祭祀、岁时节令、交际往来、文艺体育、民间工艺等方面的风俗习惯。
这么看来,民族风情包含了民族民俗的内容。由于地域、经济、历史、文化所决定,它的氛围要比民俗更宽泛、更丰富、更具综合性和外部视象的鲜明特征。风情与民俗二者的关系应当是既有重合相等的指向,又有内涵相异的指向;风情大于民俗。例如他的作品《欢腾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那是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塔里木河上的独木舟》、《湖畔烤鱼》,那是维吾尔人渔猎生活的沿袭。《大漠列车》、《大篷车》,那是维吾尔民间常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小巷深处有嫁娘》,表现了穆斯林婚姻嫁娶时的礼俗活动。《地热治病》、《地热烤馕》,属于地理奇特风俗。像这类摄影作品,既反映了维吾尔人民古老的民俗事象,又是维吾尔人民的独特风情。因此,既可称为民俗照片,又可称为风情照片。但是,像《慕士塔格远眺》、《石头城遗址》、《塔什库尔干风光》、《丝路古驿》、《黑柳滩残秋》等作品,表现的是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地区的山光湖色、草原森林,显现出不同于汉族群众居住地区的山水风光,却不带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活化石”般的民俗品格。因而,只能称为民族风情照片,而不能视为民族民俗照片。
现在的情况是,由于民俗,特别是少数民族民俗事象比较具体,特色显著,有知识性、趣味性,有认同向心作用,有宣传交流作用,有文献史料价值,有社会学研究价值,所以近年来逐渐受到摄影家的青睐。而风情,由于比较宽泛、抽象、综合,不易掌握,又没有专门的学科、机构搜集研究,摄影家反而疏远了它。其实,社会风情也是摄影的重要题材、重要类别,理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因此,我们呼吁,摄影家在重视民俗摄影的同时,也应重视风情摄影。摄影家如果没有对“民”的热爱,没有对“情”的体察,没有对“民情”深度、广度的把握,没有对它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就很难拍出高质量、有价值的风情作品。
二、民族风情就是民族文化
我们知道,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通过群体生活约定俗成,并以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为载体的最具体、最生动的民间风俗。它必然会反映出某个民族、某个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群体意愿、时代风尚、道德标准;反映出特定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因此,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民俗乃是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除血缘之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根基,是民族凝聚的基础。它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客观地、长期传承地、无处不有地分布在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而民族风情的内容在其地域性、风俗习惯、心理气质、精神状态等方面,与民族民俗的内涵常常是重合、等同的,即民情包含了民俗。但它比民俗的内容涵盖更宽泛、更丰富、更概括、更综观。其实质也是要表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文特色。因此,民族民俗是文化,民族风情也是文化。不过,民情摄影家一般关注得较多的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表现在居住、服饰、节令、饮食、婚姻、音乐、舞蹈、民间体育、口头文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显著特征。例如,维吾尔民族是以农耕文明、手工业文明、商业文明著称的民族。特别是手工业生产和商贸交流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见识开扩,思维和性格开始变异。在先辈固有的坚韧豪放中增添了活泼与幽默,率直乐观中融入了机智与冷静。像《驼队新传》、《胶轮驼车》等作品,谁都知道骆驼是沙漠之舟,是商贾们的运载工具。如今有了汽车、火车、飞机,骆驼竟用来拉车、耕田。这就是李芝庭的敏锐感与趣味感,他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