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塘,跟着牧民剪羊毛
“羌塘”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世界屋脊的屋脊”,藏北高原相对于其他邻近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更高,更寒,更辽阔。五千多米的平均海拔,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气温,7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它涵括了几乎整个西藏那曲地区和阿里局部,以及青海部分藏区。
羌塘北部的大片地区一直被视为“无人区”,“生命禁区”,因为这里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人类无法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但是在四十多年前,有18名藏汉勇士不畏艰险,在一个名叫洛桑丹珍的藏族汉子带领下,深入到无人区考察、放牧,用事实证明,无人区并不是人类的禁区。当时双湖统属申扎县管辖,当牛羊增多、腹心地带草场载畜量饱和,畜草矛盾一年比一年突出时。人类便自然而然地向无人区进发。于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搬迁很快就开始了,5000名牧民赶着52万头牲畜进入了这片亘古荒原。很快,双湖特别区成立了,无人区变成了牧区。
双湖很遥远,从那曲出来,开汽车要跑两天两夜方能到达双湖的巴岭乡。对双湖,我甚至都无法想像它的模样。不仅因为双湖距北京有数千里之遥,不仅因为它广阔的面积差不多占祖国版图的百分之二,大概更由于它曾是与世隔绝的无人区。要知道西藏人甚至算是本地人的那曲人都几乎不到这里来,这片无人区几乎不曾参与人世的沧桑。
所以即便已是春临大地,但在这藏北腹地仍是一片枯黄,找不到丝毫哪怕是依稀可见的绿。以紫花针毛为主的牧草经过与寒冬的搏杀,变得稀疏短浅,坚硬得从不会临风摇曳,锐利的叶片能穿透你的衣服,直入皮下。天地间无与伦比的空旷,纯净与明亮,偶尔几只孤零零地站在地平线上的藏原羚,藏羚羊或者藏野驴,为这博大空旷的藏北高原倍添苍凉。直到夏天,双湖才能现出牧区的模样,平坦高原上绵延的绿色圆润了高原的轮廓,紫花针毛也挥舞着亮白的毛发,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尽管多数都匍匐在地表上,但那艳丽的色彩却让高原变得生动起来。
“NO”是一名戴着眼镜的高大藏族汉子的名字。“NO”是我所知道的、惟一能够与他的名字发音相契合的文字。8月份我到巴岭乡时。就住在他们家里。而在NO看来,我这个人估计实属奠名奇妙了:不工作,大老远地从北京跑到他家来拍摄他们放羊,挤奶,吃饭,挑水,然后就是到处在野外寻找棕熊……
NO和排行老四的儿子格桑占堆是家里能够部分听懂我说话,并能偶尔跟我说几句汉语的人,但也仅限于“吃”,“喝”,“老板”……由于格桑占堆正在上初二,所以我和他的交流更多一些。几乎每天都是由他陪着我到处走。而他也随着对我的了解的加深,会和家里人说:“这个老板是个记者,是来报道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给家里安装防熊网围栏的事情的;这个人的最大愿望就是看到并拍到我们并不想看到的棕熊……”
“辽阔的羌塘草原呵,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踏上一行足迹,是人类好奇心与虚荣心的小小满足。在2009年的4月份和8月份,我作为WCS(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羌塘地区“人熊冲突”项目志愿者,先后两次来到双湖的巴岭乡。虽说到这里来是工作的需要,但这种小满足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否则不会在自己的网络签名上不无骄傲地宣告:“此刻在无人区,有事请留言。”
在我到达的第四天,起床后发现占堆在杀羊,难道是看我吃不惯风干肉,给我改善伙食的?后来才知道,原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今天NO家的羊要剪羊毛了。NO家所在的二村的其他几户帮忙的牧民也骑着摩托车来了。
男人们拿着羊毛剪子,吆喝着把两百多只绵羊集中到一个羊圈边上,然后高兴地冲进羊群,先把个头大的绵羊拽着后腿拖出来,摔倒在地,用绳子捆住三只羊腿,就挥起硕大的羊毛剪开始剪起来。干得起劲儿时,不知哪个小伙子突然唱起来,几个人也纷纷露出笑容随着唱了起来。虽然个个都有些气喘,但都高声放歌。NO证实了我的猜测,这是他们的剪羊毛歌,但是他也无法把意思翻译给我听,只是憨憨地一笑,然后也随着小伙子们唱了起来。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把羊抓来捆好,然后用大剪子从头到尾把毛剪下;年纪小点儿的则收集剪下的羊毛。还有专门磨剪子的,NO则拿着两块岩石浸水后研磨出颜料来,给剪完毛的羊做标记。
当一只只肥嘟嘟的绵羊被剪掉羊毛,由脏兮兮的大胖子变成了一个个白晃晃的瘦子时,每个人身边也都堆满了羊毛。他们把剪下的羊毛摊开,晾干之后再搓成条,然后再把条搓成捆,只见两大捆羊毛顺着坡儿一直延伸出去,顺着两名在拧羊毛捆的小伙子的手,似乎要连接到他们身后那空中飘着的白云上去了。
在帮NO家剪羊毛的青年人中,有一名和格桑占堆同名的小伙子,他是游牧到NO家这里来的。剪完羊毛,吃完羊肉,喝饱了酥油茶,他又要去游牧了。我眼见他收拾好黑色的牦牛帐篷,把锅碗瓢盆,火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