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秦陇道天水古城略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路秦陇道天水古城略考   [摘要]丝绸之路上的繁华重镇天水文化内函深厚,经贸往来发达,军事地位优越,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形成这座大都市的核心,也是今日天水迅速崛起的主要依托。本文论述了天水古城昔日的繁荣和城市沿革。   [关键词]天水;古城考略;秦陇道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37-02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黄河支流渭河中上游,居华夏大陆腹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故里:也是秦国最早建都之地,丝绸之路上的繁华重镇,唐宋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历史上的天水,桑麻翳野,经济发达,文化鼎盛,英才辈出。今日天水,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多项改革试点城市。也是陕甘川宁毗邻区域的中心城市。欧亚大陆的重点城市。   自战国以来,天水一直是陇上大城市。《史记?秦本记》云:“秦武公十年(前688)伐邦冀戎,初县之。”说明天水设县建城历史久远,也就是说天水在我国建县史上是最早的了。秦始皇三十八年(前210),置陇西郡上邦县以区别于陕西下邦县,其治地《汉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均谓是后来的秦州治地,那时的秦州城邑,即今天水城。1986年3月麦积区牧马滩秦墓出土的木板邦地区地图上所标示的邦丘位置,距今天水城很近。“圭”为礼仪之物,似山形,“阝”为“邑”部,有都邑之意,“邦丘”即“邦山”,“丘”与“山”通。今天水城之北凤凰山,古谓之天水城之镇山,即邦山。邦山之阳有邦邑,也就是邦县之城。据秦简《日书?禹臾行》“日出邑门”及《墓主记》“丹弃之于市,三日葬之垣离南门外”看,当时的邦县城已是具备防守事务的城垣、城门和市。至于其城方位、市镇建设在《水经注》中所述更详。《水经注》云:“渭水东历县北,邦山之阴,经困岭东北……(藉水)又东迳上邦城南,得核泉水,并出南山,北流注于藉水,藉水即洋水。北有漾水(今罗峪河)注焉,水出西北郑山(今凤凰山),翼带众流,能以成溪,东流曲迳上邦县故城西侧、南出……水又东入于渭。”《水经注》又云:“旧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水又南注藉水……”说明至迟在魏晋郦氏所处时代之前,天水古城就有了“五城相接”的规模了。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天水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自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西缰。丝绸之路后畅通,天水毗邻长安。西通河西,荟萃中西文明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得到显现,遂成为丝绸之路秦陇道的重镇。长安西出第一大站就是天水,故而形成了历经汉唐千百余年的繁华大都市景象。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治所于平襄,上邦属之。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3),改天水郡为汉阳郡,治翼(今甘谷),上邦属之,人口有较大增长,是汉漆器、盐铁(政府专卖)的重要产地。为保证这些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地方政府特设置专业生产盐铁的工官。当时“西州盐井”、“上邦之铁”的品牌可说是誉满京都长安,争相抢购。当时上邦也是重要的蚕桑基地,自“伏羲化蚕、化布”以来,蚕桑业极其发达。据载,当时这里“都邑殷阜,聚落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无出陇右”,“一辈(队)大者数百,少数百人,从长安西去,由西域东来商人、使者、军人和文人,常年往来于道,络绎不绝”。   两汉之际,隗嚣割据陇上。在天水古城北建隗嚣宫,至今天水城东关还有“草场巷”、“饮马巷”等巷名之称。隗嚣“承天顺明,辅汉而立”,“谦恭爱士,为布衣交”,赢得关中人士纷纷投奔,很快占据陇右至敦煌,与汉室光武帝刘秀分庭抗礼。《汉书》赞为“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处势逼近羌胡,民俗休习战备”。所以,当时的天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城镇兴盛,贸易繁荣,文化活跃,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之地。   三国时期,天水古城(上邦城)曾是魏蜀激烈争夺、进行拉锯争战的要塞,诸葛亮、司马懿曾在上邦城争战多次。蜀汉建兴六年(228),天水属汉。延熙十九年(256),天水属魏。魏、蜀为争战需要,均在此经营农桑、繁育良马、重振盐铁,使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西晋泰始五年(269),以天水、略阳、陇西、南安、武都、金城、阴平七郡合置秦州,太康七年(286),移州、郡治上邦。自此,天水古城便成为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就是《水经注》中郦氏所称的“五城相接”规模。天水名源于《水经注》:“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没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改名为天水郡。”然汉武帝因湖名郡未必可信。可上述说法与今天水城地理实体是相合的。天水城南部有一官泉系地下水涌泉,水量极大,想必在远代的上邦城,人烟稀少,水积为湖是在情理之中。泉在今大城西南隅。今呼为南湖。按藉水指北岸之城即为北城是合理的,则郡前之湖自然是南湖了。清《嘉庆一统志》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