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秦腔戏词的改正意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对秦腔戏词的改正意见   秦腔(还有其它各种不同的中国剧种)是个综合的艺术体,单就戏词来讲,它是近乎诗词歌赋的一种优美的文字,所以凡是秦腔戏曲的编者(亦即作者),都是些文学素养很精邃的大师级的人士。不过,虽然是大师级的手笔,其作品也可能有疏露之处,就笔者所知,也许真是作者的疏露,也许是由于艺人的代代口头讹传,才形成了现今的谬误。   先说说《三滴血》这一本大家皆知的大戏。作者是颇负盛名的文人学士范紫东先生,这本戏是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为主题,内容是完全虚构的。其中有一折称之为《虎口缘》,描述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身陷深山荒郊,和父母失散。正在焦急之际,来了一位年龄相当的男孩子,也是寻找他失散的父亲。就在此时,深山里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虎,向二人扑来,女孩儿已经吓得花容失色,哀求男孩相救,男孩孔武有力,将老虎打死了,终于二人也就结为了夫妻。范先生编的这段戏,有违常理,后来有人向他发问说:“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儿,能将老虎打死吗?”范先生答道:“戏就是戏么。你看戏字一旁是个‘虚’字。”(注:戏字的繁体写作“?铩保?   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古书上的名言,作者范先生用戏曲教导大家,不可以这样子了。有一本书上记载着滴血认亲的不科学的方法,该法说是有血亲关系的人的血,滴在水中,便会相凝一起,否则,便不相凝;结果事实和“理论”完全不符,阴错阳差,闹出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丑角的名字就叫“晋信书”,他有道白说:“熟读五车书,做了个七品官。”表示他读的书很多,而做的官太小。当他在审案中发生了错误的时候,又说:“书上记载,焉能有错,愚民无知,懂得什幺。”晋信书的这些话,我在后边还要引用几次,所以在这里先写出来。   我以为编剧在剧情方面,有时候可悖乎常理,例如:《三滴血》中的男孩儿打死老虎。有时候情节编不下去了,甚至可以出现鬼怪而予以疏解。但在戏词方面,就不可以有谬误。我以为秦腔戏词方面的谬误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不对”,就是和史实不符;二是“不妥”,就是文字的不妥当;三是“不雅”,就是太俗气。现分述如下:      (一)“不对”:以《三击掌》的戏词为例。   在《三击掌》中,有一句旦角戏的唱词是“百里奚给人放过羊”,这是一句千错万错的唱词,我相信当初编者之所以用这个典故,应该是很了解这个典故的内容的,因为古之学者,都是文史的高手,是不可能写出这种与典不合的句子的,其错误之处乃在于没有文史根基的艺人的口头代代相传而成的。   我们查一下辞源,就知道了百里奚根本没有“给人放过羊”,辞源里有两处的记载是这样的:其一,百里奚姓百里,名奚,亦曰?荩?字井伯,少贫,流落不偶,寻事虞公为大夫,晋灭虞,被虏,将以为秦穆公夫人媵(音“映”ㄧㄥying意为古时陪嫁的人),奚耻之,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其贤,以五?l(音“古”ㄍㄨgǔ意为黑羊)羊皮赎之,授以国政,相秦七年而霸,号称五?l大夫。   其二,史记秦本纪:“晋献公灭虞,虏虞君并其大夫百里奚,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秦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不舆,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l羊皮赎之’。楚人许之。穆公释其囚,舆语大说,授以国政,号曰五?l大夫。”   所以,我以为这一句“百里奚给人放过羊”的戏词,大大的“不对”,应该改成“百里奚也曾换过羊”,才符合史实。可是,我听到陕西故乡的乡亲们,大家都唱成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连号称“秦腔正宗”的李正敏都是这样错唱的,我套用《三滴血》中晋信书(丑角)的几句话:“李正敏所唱,岂能有错,愚民无知,懂得什么!”   再举一个“不对”的戏词的例子。就是人人皆知的《二进宫》中的杨波的一句唱词,“那张良背剑把信访,访来了韩信辅高皇”。这也是大错而特错的,人人都知原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张良毫无关系,应该改写为“萧何月下把信访”,可不要再说是“刘易平所唱,岂能有错,愚民无知,懂得什么!”      (二)“不妥”:笔者听秦腔看秦腔,深觉有很多戏词用得不妥当,就以《三击掌》中旦角的一段唱词来说,“韩信讨食拜了将”就很不妥当。因为在此处接二连三的句子的句型中,每句大致都有一个模式,其模式就是:先说人名,再说受苦的状况,最后说出发生的地点。例如:“……姜子牙钓鱼渭河上,孔夫子陈蔡绝过粮,韩信讨食拜了将,百里奚给人放过羊……”,并不曾点出他的得意之处,所以没必要点明“拜了将”,应该改为“韩信讨食淮河上”。   还有“孔夫子在(也许是‘蔡’)陈绝过粮”,据云:孔子游列国时,行至陈国和蔡国交界处,被盗贼所困而绝食多日,陈、蔡是古国名,当然称为蔡、陈也可以,不过一般人习惯上都称为陈、蔡,犹如现在的人都称英国和美国为英、美,而不习惯于称美英一样。   再一个“不妥”的就是“人夸奖”三个字,应该改为“作榜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