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艺术道路上的母亲
我15岁初中毕业时,在毕业典礼的礼堂门口被两位陌生的老师叫住了。他们把我带到教导处,让我填了张表格。一个月后,班主任让我去上海京剧院考试,接着就收到了上海京剧院学馆的入学通知。
这一切,都太突然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张森林和陆玉兰两位老师看我长得很像李玉茹,坚持把我要了去。我甚至连初试都没有参加。
我被分到青衣组跟吴富琴先生学程派戏时,就不断听到一个名字――李玉茹。第一次彩排《三击掌》时,李玉茹老师兴致勃勃地赶来为我化妆,从此我就得了个“小李玉茹”的雅号。
1978年开始恢复上演老戏,我和朱文虎主演了《逼上梁山》。由于我的扮相很像当年的李玉茹,我耳边又不断响起了李玉茹的名字。同年我又主演了《秦香莲》,负责实况转播的电视台导演恰恰是李玉茹的大女儿李莉。她回家就说:“妈,我建议您收一个学生……”
从此,我得到了李玉茹老师更多的关照。她首先花了很多心血为我加工《三击掌》和《宇宙锋》,使我在1979年上海市第一届青年演员会演中,凭《宇宙锋》一举夺魁。第二年,李老师把我叫到她家里,对我说“吴江燕要拜我为师,文联准备出面举办一个拜师仪式,我答应了。但我们之间早已是师生之谊了,江燕拜了,你怎么办?”我居然傻乎乎地不知如何回答,只听得李老师接着说“我想这样吧,明天早上九点江燕用车来接我,你提早一点到我家,咱俩一起过去吧!”
就这样,在老师的安排下,我凑了个现成,与江燕一起向老师行了三鞠躬的拜师礼。1981年剧团又为我们办了个拜师仪式,我再一次拜师。
1980年恢复上演《柜中缘》时,老师让我去她家,说我在台上太拘谨,表演上放不开,原因还是“戏路子太窄”。她说“你眼睛挺大,但不会用。我想给你开一些表演方面的戏,趁我这次恢复《柜中缘》,你就先学这出吧!”我当时觉得挺为难,因为三团专演花旦的演员有好几个。我这一步跨过去,不是找挨骂吗?于是我对老师说:“我们团还有好几个花旦呢!”这话的意思是――我还是学青衣戏吧!老师一下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学戏哪有一帆风顺的!你要学会‘肚里长牙’。你太懦弱啦!”
有一天,老师让我吃完晚饭后在宿舍里等着。快七点时有人跑来叫我,说李老师让我快去。面对老师,我从头至尾排了一遍《柜中缘》,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几次想打断,却都忍住了。等我结束后老师才说“我太失望了,你只是学了一个路子。在表演上你整个一大青衣啊!”这两句话说得我不知所措。只听老师继续说“看来我得手把手地教你――花旦起码的要领你还不知道呢!”于是她一边从理论上分析花旦和青衣的区别,一边从眼神、手势、脚步、开门、做针线……一一为我示范。
《柜中缘》虽是花旦戏,却采用了喜剧而又近乎闹剧的风格。为了让我的表演基础更扎实,老师又给我说了《拾玉镯》、《秋江》和《百花赠剑》,她教的不局限于某一出戏,而是传授如何塑造不同类型人物的表演方法。那些规范、细腻、传神的表演,就像是给了我一把开启艺术大门的钥匙,令我终生受益。
我的《柜中缘》终于要演出了。演出前夕,老师请她的全堂人马来带我,包括鼓师董佑文、琴师朱文龙,老师辈的孙正阳、黄正勤、李多芬……令我大出意料、大为感动。
1992年我离开舞台去了电台戏曲频道,同时又在戏校兼课、参加文联和民盟两个艺术团的演出。此外,我还参加电视剧、话剧、淮剧的辅导,为报纸杂志撰文,举办京剧知识讲座……就在我忙东忙西、不亦乐乎的时候,老师又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同时不断给我鼓励。
她在多次来信中这样写道:
祝贺你在上海戏剧学院讲课成功!这是你比别人花了成倍的力气才获得的。人家信赖你,多么不容易!在这24堂课中你学了不少东西,教学并长,我为你高兴!
你才四十几岁,还能再拼搏一番。不要胆怯,你已有三十多年的舞台经验,人生阅历丰富,希望你抓紧时间,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能干上十几年、二十年,你会取得比当演员更大的成绩!
我希望你把传播京剧当成永久性的职业去努力。我深信你会成功的,会走出一条路子来的,大胆地闯吧!
老师的这些话为我在杂乱的事务堆中捋出了一条思路,于是我逐渐把精力集中到京剧知识的整理和传播方面,一直坚持到今天。我愿我就像老师所希望的――传播京剧将成为我“永久性的职业”。
1997年我得到了为老师配像的机会。高兴之余,我又很犹豫――毕竟离开舞台多年了。此时,老师来信让我放下包袱,去了北京。她是这样写的:“我十分理解你的心情。艺术总是艺术,非金钱所能代之的。你从小吃了那么多苦,为艺术苦熬了几十年,扔掉太可惜了。你有实践,现在又上升到理论,你的演出会比过去更好。”
遗憾的是,我第一次为老师配像的《描容上路》不够理想。我非常沮丧,又想打退堂鼓。老师又来信予以鼓励和支持,她写道:“真可惜,你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好演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