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克兰地道战3000公里的地下奇迹
敖德萨位于乌克兰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濒临黑海,又有着“黑海明珠”的美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乌克兰便成为德军东线的主战场,敖德萨当然不能幸免,它于1941年沦陷,被德军占领长达3年之久。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经受了战火摧残,但敖德萨容颜未改,市内无数的古迹名胜几乎毫发未损,而与它相隔不远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却在战争中满目疮痍,这就是所谓的“敖德萨奇迹”。
铸造奇迹的正是敖德萨地下纵横交错的地道。1944年4月10日深夜,一次精彩的地道偷袭彻底瓦解了德军的斗志,他们最终向兵临城下的苏军投降,城市光复,而敖德萨地道战的光辉也从此彪炳史册。
莫罗佐夫的“釜底抽薪”计
1944年3月26日,敖德萨外海的海战接近尾声。战斗已打了5天,激战的双方是苏联黑海舰队和纳粹德国的罗马尼亚舰队,在大量陆基航空兵以及海岸火炮的配合下,苏军共击沉德军护卫舰4艘、鱼雷艇12艘、快速登陆驳船16艘,也就在当天下午,德军旗舰“格明登”号被鱼雷击沉,这场旷日持久的海战终于尘埃落定。
在海战进行的同时,苏军装甲部队强渡敖德萨北面的德涅斯特河成功,随后便发起了对敖德萨市区的进攻。海上、陆地的对外联系都被切断,驻守敖德萨的德军第三集团军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战况的急转直下,让敖德萨驻军司令、德第三集团军统帅西格蒙德有些措手不及,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固守待援――此刻他手下还有9000多精锐部队,弹药供给也很充足,两个军火库的囤积足以让德军再坚持一年。况且西格蒙德手中还有一张王牌――在敖德萨战役打响前,他已命人在城内四处埋设炸药,而沃伦佐夫宫、波托茨基宫、敖德萨大歌剧院这些沙皇时代的建筑瑰宝更是早就被炸药包围。西格蒙德坚信,这些手段一定会让苏军投鼠忌器,从而迟滞他们的进攻。
果然,不出西格蒙德所料,苏军在攻克了敖德萨外围后便不再推进,只派出小股部队展开试探性攻击。苏军这样做,一方面是担心大举进攻会破坏城中的文物古迹,另一方面,与德军巷战不仅会蒙受巨大伤亡,也会推迟整个战役的进度。敖德萨战役下一步将如何进行,这是摆在苏军统帅面前的棘手问题。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的到访为整个战局带来了转机,他就是敖德萨地区游击队长帕夫里科#8226;莫罗佐夫。莫罗佐夫向苏军统帅部建议:暂停敖德萨正面攻势,派遣游击队员经地道潜入德军军火库将其引爆,这个“釜底抽薪”之计定能使德军军心大乱,光复敖德萨就会变得易如反掌。
自从1941年敖德萨沦陷后,莫罗佐夫就领导着一支不足百人的游击队,坚持地下斗争,他们对德军在城中的兵力部署、弹药库情况非常了解。莫罗佐夫的主动请缨很快得到了批准,苏军统帅部还派出两支工兵小队,配合莫罗佐夫的行动。有关这次袭击的具体细节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但就在4月10日当晚,敖德萨城中发生了两次惊天爆炸,熊熊大火映红了整片夜空,德军军火库被成功炸毁。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就在撤退途中,莫罗佐夫和他的游击队员与德军遭遇,一番激战后全部壮烈牺牲。
由于军火库被炸,困守在敖德萨城内的德军部队,直接面临着弹药物资短缺的威胁。4月27日,穷途末路的德军发生哗变,在拘禁了统帅西格蒙德后弃城投降。苏军兵不血刃进入敖德萨城。莫罗佐夫的游击队以及那些神秘地道,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血债血偿”,地道中的战斗岁月
敖德萨地道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地下蕴藏着丰富石材,从1794年敖德萨建市至今,敖德萨的城市建设一直依赖于地下石材,因此就在敖德萨地底留下了长达数千公里的地道。这些地道互相交错,上下分列,有的多达3层,深入地下20多米,蔚为壮观,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而这也成了现在敖德萨不能修建地铁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很快,乌克兰便成了德军东线的主战场,大批德军侵入敖德萨。这时,聪慧的敖德萨市民便利用地道这个天然的屏障与德国军队展开周旋,成功协助了主力部队的作战。
据不完全统计,敖德萨地道的总长有2500~3000公里,二战中,当地游击队曾绘制出一份精确的地道分布图――建筑工程师出身的莫罗佐夫功不可没,而他率领游击队炸毁德军军火库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1996年,乌克兰政府特地在敖德萨建立纪念碑,缅怀他们的英勇事迹。
与纪念碑一同落成的还有敖德萨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城市西北郊,入口在一个约3米深、近百平方米的露天空地上,参观者需拿一支蜡烛走入光线昏暗的地道。无数的空隙、坑道、竖井岔道组成了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的地道迷宫,这里的温度常年维持在8~10℃,地下水不断渗出,阴冷潮湿,游击队员在地道内生活、战斗了3年多,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走进地道不到100米,就能看到墙上用黑灰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