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山林全体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痕山林全体验   轻途   山野无痕其实起源于美国70年代。在当时的美国,很多城市的人开始热衷户外山野运动,虽然人与自然亲近的风尚值得鼓励,但如果旅游者缺乏保育理念和知识,反而会成为破坏环境的元凶。因此美国林业署发起了LNT活动,倡导户外活动中遵循不破坏环境的行为模式,并率先给林业工作者、公园旅游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LNT已经成为一套成熟完善的体系,并提供系列的培训和教材。包括台湾在内,有很多人都加入到LNT中,成为培训讲师,将驴友变为绿友。现如今户外爱好者的队伍越发壮大,可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却没有提高。如何在倡导人们接近自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轻对自然界的冲击,这就是LNT需要和我们一起分享的。      所谓“无痕”并不是阻止人们进入大自然,而是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干扰与破坏。“LNT”原来是个来自美国的洋玩意儿,美国也曾经历过在建设发展中无度攫取、破坏自然资源,引发环境灾难的过程,之后引起了大量反思,“生态”及“环保”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及思想。而在自然旅游方面,美国也推出了“生态旅游”,不同的是,“生态旅游”不是指的旅游地点很“生态”,而是人们需要用“生态”的方式去旅游。   八达岭森林公园像我国所有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郊野公园一样,这里呈现着纠结的景象:一方面拥有人工种植与自然演替的实验林,与大面积原始风貌的植被相得益彰,生机盎然,由国内外专业人士帮助修建的生态步道穿插其中,可以看出这个地方为实践生态理念所做出的努力;而另一方面,难免其俗地受到了当今都市审美的冲击,人造景观、奇花异草正在逐渐替代自然山石、自由生长的林木花草,迎在门口、站在路边。我们这次LNT户外课程的地点就选在了八达岭森林公园。   进山不久,就有一条鲜血淋淋的蛇尸,用扭曲的姿态陈列在刚建好的水泥防火道上。“一条为我们‘方便’的路,切断的可能是一条甚至很多条‘生命’。”斌哥让大家围拢在这个“教具”面前,很简短地评说。然后大家一起掩埋了死蛇,并静默了一分钟。我相信,在那一刻,面对一个“生命”而不是某个不相干的动物,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人和自然原始链接的弦都被拨动了,我们开始了最真心的思考与反省。   户外课程颠覆了我之前的想象,纯粹的登山技巧和户外用品的比拼,甚至是极度自我关注的极限体验,在此时都显得有些轻薄和矫情。似乎是那样一种诗情画意:它不断地呼唤你的原始记忆,怂恿着你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探寻与亲密接触。比如白天我们学着光脚走过土地、草丛、碎石和石阶,感受着来自大地母亲的那份溺爱;而夜晚被要求分散开来或坐或躺,与自然独处,于是你嗅到了大山的千种芬芳,听到了宇宙的万籁之音。静谧之下的你逐渐融化,灵魂飞扬在大自然的夜色中,那一刻我突然体悟了海德格尔“天地人神四方游戏”说的深刻内涵。   很多知识与技巧,也不是简要地告诫你“应该这么做”、“不要那么做”,而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游戏、问题讨论,使学员们的思想一次次碰撞,在探索与思考中寻求答案,而答案往往都不是惟一的标准答案。比如我印象深刻的关于“LNT”其中一个原则:“如何行走和露营”,这个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却有如此多发人深省的内容:什么时候该大家集中走?什么时候该分散走?而人要走的路到底应该是羊肠小道还是宽阔大路?什么材料的道路在哪里最适合?怎样的道路既适合人的行走,又不会干扰到动物的穿行?如何能自己动手修建步道?道路遇到树木该怎么办?―光一个走路,就有如此多的花样。   随斌哥一起从台湾来的另一位讲师徐铭谦,是个留着男生一样发型的女生。她曾经独自去美国的阿帕拉契体验和学习如何手工修建步道,现在她已经是台湾“千里步道”活动的核心骨干。通过她的介绍,我们才知道,原来“步道”不仅仅是一条路而已,它是引导大家慢下来,用绿色出行的方式在自然中精神按摩的媒介;同时它也串起和激活了乡村民间文化,使都市人走入乡村,在旅行、体验甚至是劳动中接受了真正的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于是学员们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也来开发这种适合绿色出行的小路吧。就从北京城区到八达岭开始!”   至于怎么宿营,搭帐篷选什么位置,注意朝向、安全和相互距离什么的,对于我没什么新鲜的,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斌哥、铭谦“简陋”的露宿地:一块防潮垫、一张防雨布,一顶帽子,枕着包包:“我可以在看着星星的时候睡去,在着第一缕阳光中醒来。”很多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比如野外是否应该生火?什么情况下可以生火?是烧木头还是瓦斯气罐更利于环保?吃剩下的苹果核、橘子皮是不是因为“可降解”而可以丢在山林里?我们带来的人造食品会不会对当地动、植物产生影响?很多问题在争论中带来了思考,而许多知识使我这个自认为有点环保常识的人感到汗颜,比如我才知道,用过的卫生纸并不像我之前认为的“可降解”丢在山里没关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