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理性的森林中捕捉情感踪影
布莱希特的“寓言剧”
《四川好人》是德国戏剧家、文论家、诗人布莱希特晚期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代表作主一,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剧本之一。他把该剧称作寓意剧或比喻剧――因为是“寓意”,所以情节可以随心所欲,不为现实主义所束缚;因为是“寓意”,在人物塑造上完全可以天马行空,从而打破“舞台是真实生活的幻觉”的观念。
有人将布莱希特之于德国戏剧的重要意义,比作奥尼尔之于美国,易卜生之干挪威。布莱希特向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亚里士多德戏剧发起了挑战,开创了他独有的非亚里士多德的叙述体戏剧,且在他生命后期(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改其“叙述体戏剧”为“辩证戏剧”。仅从布氏戏剧的形式上来看,它虽排除贯穿始终的戏剧性而提倡叙述性,却也并不排除局部的戏剧性:它虽总体上不以感情共鸣为中心,却在局部、细处闪烁着情感火花。本文以《四川好人》这一典型布氏叙述戏剧入手,捕捉掩藏在布氏戏刮中的情感元素的影子。
《四川好人》开场时便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发生在四川的这个故事几乎是地球上所有城市、所有国家发生的故事的浓缩。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人与人的关系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与演进,与此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上演着各种各样令人动容的情感故事。
爱情,几乎是主宰主人公沈黛命运的主线。所以,《四川好人》最为精彩的场景就发生在杨荪和沈黛在树下相遇之时,公园的傍晚,当杨荪招呼沈黛坐到树底下时,剧作家用了三个细节勾勒出人们心中对感情和慰藉的渴望。
沈黛用半哭半笑的口吻、梦幻般的语调谈论起儿时的玩伴――只鹤,用以表达对杨荪渴求飞行、逃离吃人城市的强烈同感与理解。此时,杨荪第一次用手摸摸她的脸,并希望她不再哭泣。
接着,沈黛讲述自己用开烟店的方式告别卖淫生活。此时杨荪问她:“这种营生舒服吗?”回答是“不舒服”。此时,杨荪第二次摸摸沈黛的脸,但仍没有转过身,问道“这舒服吗?”回答是“舒服”。杨荪曾在此时感叹“你这么知足,这又是个怎样的城市啊!”在杨荪看来,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城市,人们就像是一群没有心灵寄托的“畜生”。而他的成就感就在于,当他梦想着自己驾驶飞机翱翔在空中时,能??开一切顾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看来其实和神?o们的已没有多大区别了。
当卖水人老王快要上舞台时,两人谈到了对和善的看法。下雨了,此时,杨荪转过身为沈黛拭去滴落在脸上眼边的雨水,沈黛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淋淋雨倒是挺美的!”感情在逐步提升,相信每一个观众不能不为主动容。这时候卖水人老王上场,用一首《雨中卖水人之歌》和沈黛一同对唱。对唱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面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与舞台情景保持“间离”,一面又为沈黛心中无限的欢欣和对爱的渴望烘托出强烈的舞台气氛。这就如沈黛所说的那样:“这个失去希望的人应当飞起来。至少应当脱离这一切苦难,在我们所有人的头顶上高高飞翔。”沈黛爱着杨荪,但从很大的部分来说,她其实是爱着他的这个职业。对于这位妓女来说,爱本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在她看来爱既是昂贵的,又是不能被出卖的。她遇上杨荪,遇上了飞行员这个职业,无疑是对其精神上的救赎。她可以通过杨荪来实现她心中的梦。
看来,布莱希特并没有否定感情。他在《对叙述体戏剧最常见、最流行及最庸俗的几点误解》(余匡复著《布莱希特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中写道:“叙述体戏剧没有对感情作斗争,而是对感情作考察,并且并不满足于产生感情而已。”甚至在演出指导中,布莱希特同样要求演员不但不排除感情,还要对角色有更高的理解。他指出,演员如果表演的感情不真实,观众便会感到艺术享受上的不满足。在他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研究》中则称,“感情体验”在舞台演出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舞台上真实的表演一定是建立在感情体验的基础上的。而《四川好人》更以其创作具体证明:总体上的“感情间离”并不排斥局部的“感情共鸣”和演员体验,两者是对立而又统一的。
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
在《理性和动情的立场》一文中,布莱希特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共鸣的排斥不源自对动情的排斥,且也不会导致对动情的排斥。然而,有意思的是,他说因为大部分的艺术作品因脱离了理性而减退了动情效果,但恰恰是最理性的形式能够表现出最强的动情效果。只有在作品中加强理性倾向,才能谈到动情效果,他甚至还不忘说一句:“只有那些对动情持有十分保守看法的人才会对此感到惊讶呢! ”(丁扬忠等译《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版)
理性和动情这一对相生相容的关系,可谓布莱希特“辩证戏剧”中的一对主要的辩证关系,它直接催生了布氏戏剧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我们可以从《四川好人》中发现这种理论的艺术实践。第2场中有一个小片段,木匠林度来向沈黛要回货架的欠款,此时的沈黛已化身为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