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经穴总论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基础经穴总论PPT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2 指导辨证归经 依部归经: 依症辨经: 经络诊察:①循经诊察法;②经络电测定法;③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④扪穴诊病法。 药物归经: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3 指导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皮部取穴:皮肤针,皮内针,腕踝针, 穴位敷贴。 络脉取穴:皮肤针,三棱针。 经筋取穴:以痛为输。 按时取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 6.4 指导气功保健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腧穴的概念 2.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3.腧穴的分类 4.腧穴的命名 5.腧穴的标准化 6.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7.特定穴 8.腧穴的定位方法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1 腧穴的概念 1.1 腧穴的别称 1.2 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是人体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1.3 腧、输、俞的区别 1.4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2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2.1 腧穴的起源 2.2 腧穴的发展 无定名无定位→定名定位→系统分类 秦汉 《黄帝内经》 160穴 晋代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349穴 宋代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穴 明代 杨继洲 《针灸大成》 356穴 清代 李学川 《针灸逢源》 361穴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3 腧穴的分类 3.1 十四经穴(acupoints of fourteen meridian) 简称“经穴”。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共361个(单穴52个,双穴309个)。 3.2 经外奇穴(extra points) 又称“奇穴”。有一定名称、明确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常用40多个。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3.3 阿是穴(Ashi points)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无固定名称、无固定位置、无归经,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舒适感、热感、酸楚、麻窜、皮下结节、凹陷、松弛、皮肤及温度、电阻、红外显示、体表冷光变异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4 腧穴的命名 4.1 依据所在部位 腕骨、乳根。 4.2 根据治疗作用 光明、水道。 4.3 利用天体地貌 水沟、日月。 4.4 参照动植物名称 犊鼻、攒竹。 4.5 借助建筑物名称 神阙、库房。 4.6 结合中医学理论 三阴交、血海。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5 腧穴的标准化 5.1 腧穴名称的标准化 中文名、汉语拼音、标准代号。如手太阴肺经尺泽,Chǐzé,LU5。 5.2 腧穴部位的标准化 GB12346-90《经穴部位》。如曲池,原定位(五版):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标准化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1 腧穴的作用 输注气血 反映病证 协助诊断 ①扪穴诊病 ②测穴诊病 防治疾病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2 腧穴的主治特点 近治作用(local and nearby therapeutic effect) 指一切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证。如耳区穴治耳病。 远治作用(remote therapeutic effect) 指十四经所属腧穴除具有近治作用外,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远隔部位的组织、脏器及经脉病证。此外,十二经脉中的腧穴,还能治疗相表里经脉与手足同名经脉,及其相关经脉远隔部位的疾患。如合谷不但治手腕病,还可治头面病及发热。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特殊作用(special therapeutic effect) A.双相作用 指双向调整作用,即当人体处于不同功能状态时,针刺腧穴可有良性调整作用。如天枢既可止泻,又可通便,内关调整心率,足三里调整胃肠蠕动等。 B.特异作用 腧穴的相对特异性,即不同经脉腧穴其主治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同一经脉不同的腧穴,其主治作用亦具有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胆囊穴对胆囊运动的影响等。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3 腧穴的主治规律 本经腧穴治疗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经病;邻近腧穴能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共同性。 分经主治规律 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分部主治规律 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 * 第一临床医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