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节 消化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8章节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排便、内分泌和免疫。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二、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三)肌层: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内环、外纵。 (四)外膜 纤维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分布在食管、大肠末段。 浆膜:薄层结缔组织+间皮,分布 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二)伸展性 (三)紧张性 (四)自动节律性 (五)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 一、消化管 (一)口腔 1、唇 2、颊 3、腭 4、舌 轮廓乳头、叶状(成人退化)、菌状(红色小点)三者有味蕾。 丝状乳头(白色绒毛状)有触觉。 舌下有舌系带,两侧有舌下肉阜,是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开口。 5、牙 牙的外形:牙冠、牙颈、牙根 (二)咽 (三) 食管:3个生理狭窄 (四)胃 1、胃的位置、形态与分部 2、胃壁的结构 黏膜层是由单层柱状上皮——分泌黏液 贲门、幽门腺——分泌黏液 胃底腺 (1)主细胞:数量多,分泌胃蛋白酶原。 (2)壁细胞:数量少,分泌盐酸。 (3)颈黏液细胞:数量少,分泌黏液 (五)小肠 1、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上、降、水平、升部)、空肠(2/5)、回肠(3/5) 2、小肠壁的结构特点 (1)环状襞 (2)黏膜上皮 (3)小肠绒毛 (4)肠腺 吸收细胞(酶) 杯形细胞 Paneth细胞 (杀菌、消化) 未分化细胞 内分泌细胞 总结 (六)大肠 盲肠、结肠、直肠 三条纵形的结肠带;囊状结肠袋;肠脂垂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二)胰 (三)肝 1、肝的位置和形态 2、肝的结构 一个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为肝细胞组成的肝板,肝血窦,门管区(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 3、肝的血液循环 第三节 消化 一、口腔内的消化 (一)唾液 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99%水,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等 2、唾液的作用 (1)清洁保护 (2)溶解食物 (3)黏蛋白中和胃酸 (4)初步消化 (5)杀菌 (二)咀嚼与吞咽 咀嚼:是一种反射活动 吞咽 第一期:口腔 ——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端 第三期:下行——胃 二、胃内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pH为0.9~1.5 1、盐酸 (1)激活胃蛋白酶原 (2)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3)杀菌 (4)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 (5)有利于钙、铁在小肠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3、黏液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促进B12吸收 (二)胃的运动 1、胃的运动形式 (1)容受性舒张 (2)紧张性收缩 (3)蠕动 2、胃排空 5分钟开始排, 4~6小时排空。 3、呕吐 三、小肠内消化(3~8小时)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Ph7.8~8.4,碳酸氢盐和胰淀粉和胰脂肪酶 2、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3、乳化脂肪,使脂肪成为微滴,便于脂肪分解。 (三)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pH约为7.6 肠致酶(能入肠腔 ) 其余消化酶存在于肠上皮细胞或刷状缘上。 (四)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 3、蠕动 四、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分泌物及细菌的活动(二肽酶、淀粉酶、黏蛋白) 细菌约占粪便重量的20%~30%。 2、排便 第四节 吸收 一、吸收部位 1、糖的吸收 2、蛋白质的吸收 3、脂肪的吸收 长链脂肪酸和甘油—酯以胞吐 形式—中央乳糜管;短、中链 的脂肪酸和甘油—酯进入毛细 血管。 4、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5、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扩散方式被吸收 脂溶性—胆盐乳化再扩散吸收。 第五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支配唾液腺——面神经和舌咽神经 支配消化管——迷走神经(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为盆神经) (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非条件反射性调节 2、条件反射性调节 肝的位置 * * (一)黏膜 上皮:口腔、咽、食管、肛门为复层扁平;其 余为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膜:小腺体、血管、淋巴等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 (二)黏膜下层:大血管、淋巴管、神经丛 乳牙20颗;恒牙28~32颗 注意 门静脉 反复分支 小叶间静脉 (25—30%) 肝动脉 (70—75%) 反复分支 小叶间动脉 肝血窦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下腔静脉 (5)胆囊与输胆管道 4、肝的功能 (1)分泌胆汁 (2)代谢功能 (3)防御和解毒功能 (4)造血功能 注意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肝动脉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