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黄异体”辨析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引用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这一说法,而依此语来解释两家的风貌未免偏颇。一般来讲,黄筌身为西蜀宫廷画家,身居宫苑,表现的对象自然是禁苑之中的奇花异石、珍禽异兽、石栏雕砌,他重写生以骨为基、勾勒填彩,宋以其为院体之标准。而徐熙为南唐处士,所见多为汀花野鹤、水鸟渊鱼,用一种所谓没骨之法,水墨渲淡受文人赞许,然若读有关画论、记述之类并加以对照,则有对此定论做某些修正之必要。
试举几则有关画论加以说明。《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论?论黄徐体异》说到黄筌、黄居案时曰:“……多写禁御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又翎毛骨气尚丰满,而天水分色”。又《图画见闻志?卷二纪艺上?五代九十―人》记黄筌时曰:“……善画花竹翎毛,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龙水、全盖六法,远过三师。”所谓“全该六法”也应指谢赫六法,其“骨法用笔”是以骨为基,兼之“随类赋彩”等等。一句话,黄筌的画法是写生勾勒填彩类重彩的画法。又:“论黄徐体异”针对徐熙画风时自注曰:“大抵江南之艺,骨气多不及蜀人……”似更可证笔者上述之推断,可是与此可做平行比较的尚有南宋末年赵希鹄之《洞天清禄集》,其中之“古画辩”云:“黄筌则孟蜀画师,目阅富贵,所作多绮园花锦,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不作圈线,一般认为是不勾勒线条,其实不作圈线,不是不勾勒线条,应理解为不是有意以勾线来塑造物体,或不在画面上充分现出线的存在等等,总之不是单纯的勾勒填彩,如此这般地所谓比较对比,有点近乎猜谜,我们不妨以所传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与其子黄居案的《山鹧棘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来做一赏析,便知分晓。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构图一般均趋平稳,使观赏者的视界无大幅度的跳跃移动,甚是圆滑,透出的是一种典雅的气质,因为高贵的气质往往呈现的外部状态是与缓慢、井然有序或稳稳当当连接在一起的,《写生珍禽图》所表现出的禽虫等,的确看不出有明显的线条勾勒,而主要是以轻色淡墨的晕染来对事物进行刻画的。《山鹧棘雀图》于山石之处略显出用笔勾勒的线条,而其他部位均是以轻墨淡彩压住了做为骨基的线条,由此看来黄氏画法的特点应是以极细的墨线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而又以淡淡的色墨来晕染物体,在晕染的过程中有意将大部分线条隐去,留少许线条来与之相互映衬,似隐非隐,极含蓄。因此,那种“勾勒填彩”或“不作圈线”的说法均存偏颇,惟一较接近黄氏画法的论述当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的一点信息:“诸黄画论,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因此,黄体应该是含有没骨法,并有水墨倾向且重写生的一种画体。
下面再谈一下徐熙的所谓“野逸”。《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论?论黄徐体异》中说:“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又自注曰:“言多状者,缘人之称。聊分两家作用,亦在临时命意,大抵江南之艺,骨气多不及蜀人,而萧洒过之也。”《洞天清禄集》:“徐熙乃南唐处士,饱腹经史,所作寒芦荒草,水鸟野凫,自得天趣。”以上所谈无非是做“骨气”“题材”之叙,好像仅以有关“骨气”之类来区分两体之差异,并未在画法上说明什么,而最初提出徐体为没骨法的可见于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没骨图”条:“李少保(端愿)有图一面,画芍药五本,云是圣善齐国献大长公主房卧中物:或云太宗赐文和。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旁题云:‘翰林待诏臣黄居案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画。’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后因出示两禁宾客,蔡君谟乃命笔题云:‘前世所画皆以笔墨为上,至徐崇嗣始用布彩逼真,故赵昌辈效之也。’”在此点出了徐氏的没骨之体,(仅以无笔墨骨气而名之,而未说徐熙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画法。)即而又曰:“愚谓崇嗣遇兴偶有此作,后来所画,未必皆废笔墨。且考之六法,用笔为次,至如赵昌,亦非全无笔墨,但多用定本临模,笔气赢懦,惟尚傅彩之功也。”此论,言徐氏未必皆废笔墨,而是惟尚傅彩,此说又与所谓徐氏野逸之说相抵触
较接近“野逸”之说的还得属《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有关对徐熙的评价:“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回出,别有生动之意。”又《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中说徐熙云:“徐熙,钟陵人,实为江南仕族,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善画花木、禽鱼、蝉蝶、蔬果,学穷造化,意出古今。徐铉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又熙自撰《翠微堂记》云:‘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此真无愧于前贤之作……’”这才有一些针对徐熙画风而做的具体评价。其实将徐体真正发展成为没骨法的应属其子嗣,苏辙《栾城记》卷七《王诜都尉宝绘堂词》自注云:“徐熙画花,落墨纵横。”又云:“其子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蜀赵昌盖用此法耳”。从这点看至其子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