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影的另类叙事方式说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电影的另类叙事方式说略   [摘要]当代中国电影人在坚持传统叙事模式的同时,还在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影响下,借鉴式地运用了诸如叙事学、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与狂欢化语言等理论来扩展自己的叙事模式,这些另类叙事方式的运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多元的鉴赏可能,也为建立中国电影的独特叙事风格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丰富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元素。   [关键词]电影,叙事;理论      当代中国电影叙事虽然已经在努力实现本土化特色,但这些 果更加强烈。努力是在借鉴西方现代理论的尝试下进行的。西方艺术中的叙事学、表现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文学以及狂欢化理论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叙事者努力混淆真实与虚幻      叙事作品中的叙事者承担着讲故事的责任,他的讲述影响着故事的真实与虚幻。叙事者的这一特性使得电影可以产生虚构的真实与真实的虚拟两重艺术氛围,在真实与虚幻中,观众感知出电影的意味。   毫无疑问,《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导演兼编剧姜文个人的部分青春纪事。电影以“我” (马小军)为叙事者,对文革时期的岁月进行回忆。马小军的开锁特长,是他满足偷窥欲的一把钥匙,在政治的高压气候中,马小军逮住环境的空隙,填充溢满奔腾的骚动青春。电影将历史的宏大叙事降至最低,而改以生活细节的提高,营造了十分真实的生活氛围。在呢喃叙事中,电影出乎观众意料地对政治事件进行淡化,表现出一种拒绝被历史左右的个人化特性。这种氛围使得观众几乎都能从日积月累的经验与回忆中找到与诚恳的叙事者之间的共鸣之处。然而,对历史的淡化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的同忆,再加之叙事人开始以半信半疑、真假参半的语气开始追忆故事,观众们也开始疑惑,工整的写实主义叙事感觉开始破裂。成年马小军的叙事旁白电影更是进行了叙事上的大逆转,彻底打乱了观众的真实体验,顿时陷入了迷茫和迷惑:   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的工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现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背叛,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我以真诚的愿望开始讲述的故事, 经过巨大坚忍不拔的努力却变成了谎言。我现在非常理解那些坚持谎言的人的处境,要做个诚实的人简直不可能。   这一段叙事者的独自,说明并非记忆力衰退而是现代化的北京成了成年马小军记忆变形的罪魁祸首。观众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可能部是谎言,但似乎没有任何一个观众有受骗上当的感觉,艺术效果由此而生。《阳光灿烂的日子》应该是中国第一部具有后设(meta-fiction)风格的电影,它清醒地点出了电影纪实与虚构的特性。电影最后真实的画面是二十年后的今日,而画面却以黑白两色处理,青春不再的意味分明,阳光远离,灿烂的人生埋藏在真实与虚构并呈的回忆里。   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叙事者左右着观众,而《苏州河》则可以说是叙事者与观众接近于同位,产生的真实与虚幻效   娄烨的《苏州河》(2000)与香港导演王家卫的《重庆森林》(1994)有许多相似之处。《苏州河》有着类似《重庆森林》述说旁白的节奏和叙事架构,只是就串起两个叙事区块的功效而论,周迅一人分饰两角在视觉上比《重庆森林》中金发女杀手(林青霞饰)的惊鸿一瞥要来得更加令人目眩神迷。牡丹(周迅饰)和马达(贾宏声饰)的覃逢与殉情,真实得像是一场虚构的情节,牡丹“我要变成一条美人鱼回来找你”的戏言,竟成了一句山盟海誓。《苏州河》里,有着导演厚重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却是夹杂着真实与虚幻的变形,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就是电影中那个自始至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摄影师“我”。   这个摄影师,是故事的讲述人,也就是叙事者,而导演却在形像上将其隐藏起来,使观众觉得自己在经历故事,甚至是自己在讲故事。电影中,“摄影师”甚至会直接启示观众,你(观众)就是讲故事的人,如他的旁白:“马达或许可以自编一个故事。”马达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摄影师的讲述下显得很真实,但是这个摄影师“我”却在电影里直言,那不过是“爱情故事里发生的情节在现实生活里”,营造出真实的虚拟气氛,观众在刻意制造的虚构的真实和真实的虚构的相互渗透中,产生知觉混淆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观众自己与叙事人也就经常混合在一起看故事,讲故事。   《苏州河》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出现一段美美与“我”的重要对话,而两段对话内容几乎完全相同:   美美: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那样找我吗?   我:会啊。   美美:会吗?会一直找我吗?   我:会。   美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