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山地休闲
解读山地休闲
4
摘要:本文回顾了山与中国宗教、政治、文学、绘画、民俗、地理等的渊源。比较性地阐述了山地休闲的内涵、形式、特征,介绍了国外山地休闲概况。提出大力发展中国山地生态休闲的主张。
关键词:山与中国文化 山地 山地旅游 休闲 山地休闲
社会学家余光远说:“旅游(休闲)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 瑞典哲学家皮普尔说:“休闲是一种文化基础”。休闲学者马惠娣说: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所以,在阐释山地休闲之前,有必要谈谈山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一、山与中国文化
信手翻阅一下中国的文化艺术文本,或回眸一下中华历史长廊,你会发现,中国的文化历来与山有着不解之缘。
古代中国人对于山有着近乎宗教一般的崇拜与敬畏,自夏商时代始,历代帝王春秋前掌管大山的官吏……”为庐山奠定了很高的声望。“背山面水”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学上的人居经典,而且是今天的房地产商宣传中最响亮的招牌之一。当代文人余秋雨前有畅销书《文化苦旅》,其“文化”、“旅”字流露了游历与中国文人创作之间的关系,其随后的《山居笔记》书名又道破中国文人无法释怀的“山居”情结。
有山多有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静水动,阴阳互生,这是古今中外崇尚的最佳审美和休闲境界。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雅士鸿儒寄情于山水,以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南北朝时的俪道元,宋代沈括,明朝的徐霞客遍游名山大川留下《水经注》、《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文笔优美的地理学著作。李白、杜甫、谢灵运一生纵情于祖国山河,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中国历代的艺术史上形成了山水诗、山水画的主流派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苏轼为后世文人效仿的楷模,庄子“智者乐水,仁者爱山”为后人津津乐道。九九重阳登高习俗又对中国人的山地休闲起着推波助澜作用。在国人眼中,山水蕴涵着宇宙无限奥妙,是得道、生慧,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和修身养性之处,是吸取天地精华、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处所。山与休闲文化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理念。
现代中国革命时期,山又因革命斗争历史被抹上红色一笔。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宝塔山成为革命者心中的圣地,太行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根据地,、沂蒙山水哺育了中华好儿女,狼牙山、风雪大别山也因革命故事而成为红色旅游经典。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不少革命领导人非常喜爱登山,这除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以外,又多了一层意味:就是革命斗争意志的磨炼和对征服与胜利的渴望。稍作留意,你会发现毛泽东的诗词中出现“山”字不下数十次,有井冈山、黄洋界(西江月《井岗山》)、武夷山(如梦令《元旦》)、岷山、乌蒙山(七律《长征》)、六盘山(清平乐《六盘山》)、昆仑山(念奴娇《昆仑》)、钟山、龟山、蛇山、巫山、韶山等。
有山必有林,山林、密林成为庇护人类休养生息最后的处所,于是,才有了逼上梁山,占山为王、重上井冈山的故事;林也给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人们预留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有了《西游记》、《聊斋志异》这样的神话经典,并演绎了雪山飞狐、华山论剑、少林功夫等蕴涵中国哲学意味的武学传奇。
二、论山地休闲
实际上,国内外休闲学界并无“山地休闲”的概念、分类和相关论述,“山地休闲” 可以看作是山地学与休闲学的嫁接,是“山地旅游”概念的扩大化和泛化,山地休闲的兴起是旅游产品升级、是由观光旅游迈向休闲度假的必然产物,反映了现代人追求文化内涵、精神需求的本质特征。当然,“山地自行车”的流行也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旅游与休闲的区别
1.内涵的区别
马惠娣认为:旅游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旅游者的目的是求新、求知、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而休闲更注重精神享受,不仅满足人的感官需要,更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是一种精神态度,是灵魂存在的条件”。更强调个体与群体间的文化氛围、文化体验、文化传播和文化欣赏。这正是休闲的价值。国外学者阐述休闲学的核心是:休闲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是“成为人”的过程,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有三个特征:一,休闲是“精神的态度”,意味着“平和、宁静状态”;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创造过程”的机会和能力即所谓“闲暇生艺术”;三,休闲使上帝的“赠品”。从我国学者宋瑞的定义来看,休闲的本质是:获得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
范围和外延的区别
休闲包括娱乐、游戏、个人爱好、旅游、健身康体以及部分文化消费活动。
要比旅游范围宽泛得多。
(二)山地休闲文化与海洋休闲文化的区别
显然,山地休闲是以显著的地理特征对休闲所做的新的分类。按此分类方法,尚有滨海休闲、海岛休闲,城市休闲、乡村休闲等。在欧美国家,滨海和海岛休闲更为多见和成熟。这是由其地理特征所决定的。如果说浩瀚、时而狂野时而舒缓的海洋造就了西方文开放、冒险、挑战的民族性格,那么,肃默、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