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康复-复习题(Sure版)
lt;临床康复学gt;复习提纲
临床康复学定义-根据对临床各专科各类病残或伤残所致的功能障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学科。
康复的基本目标-重获独立能力 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一、脑卒中的康复
1.脑卒中的常见功能障碍和异常运动模式 1.身体功能和结构方面:
脑卒中直接引起的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肌张力、共济、协调、平衡)、言语功能障碍(失语、构音)、吞咽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普通及特殊感觉)、认知功能障碍(意识、记忆力、失用、失认、执行功能)、心理-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等)、二便功能障碍
病后处理不当而继发的障碍:废用综合征、误用及过用综合征 2.活动能力障碍(生活自理、交流能力障碍) 3.社会参与能力障碍
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1.联合反应 2.共同运动 3.原始反射(包括同侧伸曲反射、交叉伸曲反射、屈曲回缩反射、伤害性屈曲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
6个阶段,Ⅰ期:处于持续迟缓状态,无随意运动
Ⅱ期:可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开始出现
Ⅲ期:共同运动可随意出现,痉挛进一步加重,达到高峰
1
Ⅳ期: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分离运动出现,痉挛减少
Ⅴ期: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可较好地完成独立运动及难度更大的运动组合,痉挛继续减少
Ⅵ期:痉挛消失,可完成每个关节运动,协调性接近正常
3.痉挛模式、共同运动、联合反应
1.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
具体表现:
头:患侧颈部侧曲,面部转向健侧。 躯 干:患侧躯干侧曲并转向后方旋转。
肩胛带:后撤、下沉。 骨 盆: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肩关节: 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伸展或过伸展
前 臂:旋前 踝关节:跖屈、 趾 :屈曲、指:屈曲
2.共同运动: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上肢屈曲共同运动: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后);腕和手指屈曲 上肢伸展共同运动:肩胛骨前伸;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前臂旋前;腕和手常为伸腕、屈指 下肢伸展共同运动: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踝跖屈、内翻 下肢屈曲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踝跖屈、内翻
3.联合反应: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它是伴随痉挛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痉挛的程度越高,它就越强,越持久。诱发联合反应除肌肉收缩外,常见的还有精神紧张、明显的疲劳、不适或费力的姿势、哈欠、咳嗽或喷嚏及疼痛。)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4.脑卒中各期的治疗原则、训练措施
1. 急性期:
【目标】预防褥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尽快地从床上的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训练创造条件;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恢复期功能训练做准备。
【治疗】①运动疗法(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床上体委变换、被动活动关节、床上活动)
②中医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疗法、推拿疗法、理疗等)
2. 恢复期
【目标】运动功能的康复,重点是抑制痉挛、原始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增强肌力,促进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提高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翻身、坐起和站起训练;进行步行训练,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治疗】①运动疗法(床上活动、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②作业疗法(功能性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③物理因子疗法 ④言语疗法 ⑤心理疗法 ⑥康复工程 ⑦中医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
3. 后遗症期
【目标】维持性训练,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
【治疗】①利用健侧代偿 ②适时使用辅助器具(杖、步行器、轮椅),改善周围环境,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 ③重视职业、社会、心理康复,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 【06康】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原则----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尽早训练患者过渡到主动运动。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训练措施----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床上体位变换(被动向健侧翻身、被动向患侧翻身);被动活动关节;床上活动(双手交叉上举训练、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利用健侧下肢 2
辅助抬腿训练、“桥式”运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