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艺术资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外艺术资讯   苏菲?瑞德:新雕塑和金属丝网画   英国维多利亚画廊   2009年4月4日-6月10日   作为英国最著名且最具创新性的艺术家之一,苏菲?瑞德携此展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十年之前其同样的展览在纽约展出。从纽约到自己的家乡,这中间经历了十年的跨度。许多人都会记得那些巨大的、由青铜和金属丝做成的牛头人身系列作品和野兔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在1999年的英国非常流行。在她的新作品中,瑞德减少了对于许多角色所倾注的描述性关注,目前她所关注的则更多是独立的形象,更加具有针对性,反映形象的内部状态一一经常体现在它们所采取的封闭或者环绕的方式。这些内在的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做梦状态、凝视状态和自我保护等状态,这些形象的状态都反映了作者对于近期全球冲突事件的关注,比如恐怖主义事件和环保危机等等。   此次展览还包括了艺术家以手部和眼睛为表现主题的金属丝网印刷作品和雕塑作品,其艺术表现角度则脱离了解剖学的知识背景。这些作品含蓄地传达了瑞德对于人性的呼吁,甚至融合在半人半兽的形象表现中。   此次在悉尼当代美术馆举办的草间弥生个展,与以往不同的特色在于展出了草间弥生过去40年艺术生涯中的精选作品。作为一位多产且具有国际性知名度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此次主题为“映照流年”的展览中为观众呈现了影像、表演文献、雕塑、装置和绘画作品,包括艺术家在最近3年所作的50多幅新作。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1957年举办了其第一次展览。      草间弥生的绘画作品、拼贴画、软雕塑、表演和环境装置作品都共处于一种“偏执”的状态下:重复性、格式化和积聚性。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官性,倾入了自传式的、心理体验式的和性别化的内容。此次展览也呈现了草间弥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早期阶段作品,包括《那克索斯的花园》等经典作品。   此次展览的组织者是荷兰的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由此可以看出草间弥生与荷兰之间的“渊源”。在1962年,草间弥生是唯一一位参加在阿姆斯特丹Stedelijk博物馆举办的“Nul”联展的女性艺术家,这个联展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她的作品一同展览的还有同为荷兰“Nul”画家群体的欧洲艺术家,如Lucio Fontana、Pol Bury、Otto Piene和Gunther Uecker。草间弥生在20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活跃于荷兰的画坛,并且与Henk Peeters和Jan Schoonhoven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那个阶段,草间弥生对于荷兰艺术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来澳大利亚展出之前,该展览已于2008年8月到10月之间在荷兰展出。      成为爱德华?蒙克:影响力、焦虑化和神话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2009年2月14日-5月10日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说法,认为1893年爱德华?蒙克在创作其名作《呐喊》的时候,精神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且对于蒙克的艺术素养,也认为他是汲取了法国和德国的现代艺术而排斥了其民族的挪威艺术。假如我们来做一个尝试来反驳这些看似有些飘渺的神话般的说法,那么这个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努力。展览的组织者展现了从蒙克日记、信件、当时的评论和其艺术作品中发现的最新研究学术成果,以新的角度介绍了一个以前所不为人了解的“另一个”蒙克,即蒙克是一个很聪明的商人,他控制了当时的艺术市场并且左右当时大众对于艺术的观念,这让人颇为讶异。此次展览还尝试证明蒙克的艺术根植于挪威的图像传统,并且其艺术也与同时代的艺术家(比如恩索尔、凡?高和莫奈等)有着某种关联。   谁是那个隐藏在《呐喊》背后的人?谁又是躲在那些具有现代性焦虑、绝望情绪形象背后的人?潜在的神话性为我们定位了传统意义的“蒙克”,如果打破这个神话,谁又可以取代或者“成为”爱德华?蒙克?新的“蒙克”或许又会成为另一个神话。无论此次展览想要证明或反证明美术史上哪些对于蒙克的传统定论,可能一切还是要靠展览本身来传达这个美术史研究的目的和成果。此次展览包括了蒙克比较全的作品题材:街景、爱情、自然和新浪漫主义风景,还有死亡。      巴黎:摄影之都,1920年-1940年   法国巴黎国家阿球场美术馆   2009年2月10日-3月24日   此次展览可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此次展览中的摄影作品均来自法国苏利邸府的私人收藏,破例性地展出了摄影历史上某一独特阶段中的广泛记录,而这一记录的对象,则是巴黎这座城市。      在惬意乐观的两次战争之间的岁月,巴黎成为了一座现代之城,充满了世界各地涌来的前卫艺术家们。这个非凡的文化大熔炉使得巴黎从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摄影之都,因为前卫艺术家们分享交流着彼此的观念想法和感受经验,创造了一个摄影的“新视觉”。该展览策展人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