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哈尔滨商会发行的特殊纸币.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商会发行的特殊纸币   一 羌帖兑换券的发行背景      “羌帖”是相对于当时我国东北流通的“私帖”和“官帖”而言的,是我国东北和新疆地区民间对沙俄帝国在我国发行的卢布纸币的俗称。“羌帖”流入我国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羌帖”就越过边界侵入我国东北。1868年,中国商人曾向官府报称:“近来该夷商人比前倍觉诡诈,凡买本铺之货,并不付银,俱给羌帖,小民等欲不卖给,尤恐致失两国之谊”。①与此同时,“羌帖”还渗入新疆的伊犁和塔城地区。到1875年以后,黑龙江省瑷珲县几乎为“羌帖”所独占。据有关资料记载:“光绪初年(注:1875年为光绪元年)瑷珲商贾行用皆系俄帖,华商购办货物必须以银易帖,始可易货。以至边界数百里,俄帖充溢不下数百万”。②   1898年随着华俄道胜银行在哈尔滨建立分行和中东铁路开筑,俄人大量流入,并且逐渐操纵了哈尔滨地方的行政权,黑龙江境内“羌帖”逐日增多。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运费、与俄人交易以及铁路地段内的税捐缴纳,强制使用“羌帖”,于是,“羌贴”的流通量迅速增加。至1907年,“乘俄车则只收羌帖,……持中国钱不能行用,反须加价以买羌帖,……俄元只重五钱零,其价反高于七钱二、三华元”。③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统计,东北“羌帖”流通量约在1亿卢布以上,其中仅哈尔滨就有4000万,中东铁路沿线6000万,流通在南满和津、沪的尚且不计在内。其总额约占全俄卢布流通量的1/16以上。④其后,“羌帖”流通量迅速增加,据当时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载:“北满一带卢布流通额,共为四万万,第就滨江一埠而言,据一般人观察,其数约有二万万,其它如黑河、满洲里沿边各处,亦约有二万万云”。⑤流入辽宁的卢布也在数千万元以上。至于带到关内的则“遍及直、鲁、苏、豫之僻乡”。⑥马寅初先生也曾对在中国流通的“羌帖”数量进行估计,他说:“中国受羌帖的损失,有人统计过,说有二万万至三万万之巨,数目虽不能确定,但至少总在二万万以上,是敢肯定的”。⑦1924年,中俄恢复国交会议时,中国方面调查,国人所存“羌帖”数额为82.87亿卢布。1926年3月10日《北京日报》报道,据中俄会议筹备处专门委员会总核结果,中国各机关、公私团体暨个人方面存俄钞总数为12677.2万卢布。⑧就连中东铁路局主编的《满洲杂志》也对“羌帖”入侵中国的事实供认不讳:东北的“货币流通已经完全受卢布影响了,无论在铸币以及纸币方面都是这样”。“在修筑铁路的5年时期,卢布的价值,较之不合规格的银元更为稳定。在通境的经济结算中,卢布占着统治地位。一切交易,不仅在中东铁路沿线,而且在内地其他许多地方,也使用卢布。农村居民在各种各样的金属货币或纸币中,宁愿吸收卢布,特别在储存货币的时候”。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昔日横行于市的“羌帖”几成废纸,此时,国币哈大洋券正在酝酿发行阶段,东北各地商会等地方组织为了接济市场找零及流通需要,陆续发行了一些可与“羌帖”兑换的临时辅币券和存票。这些纸币设计形式与正式纸币相同,也以“元”、“角”、“分”为计算单位(个别票券直接以卢布为单位),最小面额为半角(或5分),最大面额为100元。但其共同特点是都与各种“羌帖”有固定比价,这一特点足以反映当时东北地区受“羌帖”的影响之深。      二 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和临时存票      滨江商会的前身为滨江公益会,创办于1901年(光绪27),系经官厅批准的哈埠地区最早一个商会性质的组织,它实质是一个官商之间的联络机构,其所属的商工企业不过百家。1908年2月(光绪34年),依照清廷《商会法》规定,滨江公益会正式改称为商会。因当时道外地区称滨江县,隶属于吉林省管辖,而吉林省这时设立商务总会,故滨江商会的全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务分会”,负责人称作“会长”。1913年(民国2年),奉命改称为“吉林省滨江县商会”,并将会长改称为“总理”。1918年(民国7年),依照民国《商会法》的规定,工业、商业的经营者均可加入工商会为会员,并将“总理”改称为“会长”。当时经会员选举,张泮为会长,李明远为副会长,并设会董若干人。   滨江商会为接济市面零币短缺,曾于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行羌帖兑换券。   1.滨江商会临时辅币券   1917年,滨江商会开始发行临时辅币,面额有半角(封底图1)、1角、2角、5角4种 ,其中,1角券有“民国六年十月”和“民国六年十二月”两种版别,后者票面中间面额四角印有“新换票版”四字(封底图2)。这些票券分别由福升笔店(半角券)、滨江工艺教养所(民国六年十月版1角券)和滨江墨林堂(民国六年十二月版1角券、2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